九曲竹排制作技艺是武夷山古越人制作水上生产工具的技艺。最初采用单根或两至三根青竹,以青藤捆绑而成。后经过历代改进完善,至宋代,九曲竹排形制与当代已接近,清代则完全一致。
九曲竹排由竹坯、担筒、排拴、排码、压仔等部件组成,其制作技艺流程有去皮、晾晒、摆直、烧排头、拼排等十多道工序,其中烧排头极为关键,天气、湿度、竹子老嫩、竹节疏密等因素均会影响“排头”烧制,当地《做排谣》歌曰:“武夷竹排走溪涧,一根一根来相连。削皮要看八九载,做头要学二十年”,可见烧排头之难。其浮力大、吃水浅、无噪音、无污染、轻便灵活的特点,极适应武夷山九曲溪曲折萦回、滩潭交错的复杂河道。
2019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