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筹集资金,支援前方抗日,闽北许多县城均组织义卖、义演、义唱活动,当时以南平城区义卖“油炸桧”(即炸油条,意喻油炸汪精卫)的声势最为浩大。这一运动由南平党组织发起,以中学学生出面,他们走上街头,边义卖“油炸桧”,边高呼“油炸汪精卫”,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恶行径,引起群众强烈反响。许多团体、民众当场捐助衣被和金银首饰,有的以五六十块银元义买一根“油炸桧”,激发对汉奸汪精卫的痛恨,也是对在前方浴血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支援。
这一运动在东南各地影响很大。据《闽北日报》报道,建瓯、崇安等地仅1937年9月底,建瓯县城各界妇女就募捐现金330余元及许多食物。《南方日报》1942年1月8日载:“崇安县星村垦区垦民,应献机运动特发起捐献‘垦民号’飞机,自动捐献国币1000元。”1940年2月17日,顺昌洋口也召开了规模空前的“节约献金大会”,会场上贴着“大家一条心,赶快来献金”“增加抗战力,打退日本兵”的巨幅对联,发动民众踊跃献金献物,支援抗战。
闽北许多县城都发动了大规模的查禁日货、倡用国货运动。建瓯县成立了肃清仇货委员会,将没收所得“洋布”,裁制服装、布幕,供各抗日宣传队使用。南平中山路京果店因贩卖日本瓶装果子酱,在爱国工人和学生的检举揭发下,遭警方查获,店主连同日货一并被拘留究办。有的学生还深入顺昌洋口一带查禁日货,给大肆贩卖日货的不法商人戴上高帽,游街示众。南平工商界爱国人士为此事专门给查禁日货的学生赠送题有“热心爱国”的褒扬镜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