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光辉历程
从烽火岁月中走来——闽北巾帼英雄故事选‖陆如碧:红军双枪女政委
2025-10-0911:16:22来源:《从烽火岁月中走来——闽北巾帼英雄故事选》

陆如碧,又名陆牵仔,1913年8月出生,福建省崇安县星村村人。曾任闽北红军司号员、警卫连指导员、特务连指导员和机炮营政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当作“改组派”错杀于崇安县大安村,1966年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0年5月,崇安苏区进入火红的创建时期,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在上梅成立,设有人民、土地、军事、经济、财政、文化、裁判等7个委员会和1个秘书处,下辖18个区苏维埃政府,星村区苏维埃政府是其中之一。

在星村区苏维埃运动进入热潮时刻,陆如碧兴奋地报名参加革命,因为她身强体壮,思想进步,组织上便安排她到星村区黎源村开展妇女工作。陆如碧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从外村跑来宣传革命道理,这里的妇女既惊喜,又受鼓舞,她很快便打开了工作局面,建立了黎源村苏维埃政府、村民众队、村妇女组织,受到星村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的赞扬。

同年8月8日,国民党军对星村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发动进攻,陆如碧接到上级命令,与战友们连夜从黎源村火速赶到星村,投入保卫星村区苏维埃政府的战斗。这次星村保卫战,打了一天一夜,直到进攻兴田的红军队伍于9日早晨回师助战,形成内外夹击,才击退敌人的进攻。她和战友们共缴获了10多支快枪,消灭敌人数十人,还有不少敌人在逃窜中跌进河里和山崖下丧命,红军获得大胜。部队领导根据陆如碧的表现,把她调到崇安红军五十五团当战士,后她又被调到团部学习吹军号。从此,她在红军队伍开始了军人的战斗生活。

陆如碧进了司号班,上课时勤学苦练,虚心向老司号员学习,并坚持早起晚睡,苦练吹号基本功,有时嗓子练哑了,唾沫都带着血丝,但她仍坚持天天练,做到功夫不到家不松劲。仅2个月,她就较好地掌握了吹军号的要领,成为闽北红军中第一位女司号兵。在军营里,她处处以红军战士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命令听指挥,作战勇敢灵活,夜行军也不掉队,胜过一般男子汉。

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闽北崇安红军到赣东北编入红十军的决定,崇安红军五十五团和教导团1500多人,于10月5日在五十五团李克敌团长等的率领下,从崇安开往赣东北。17岁的陆如碧身背军号,与男红军一样,徒步100多里,首次跨省出征江西,到达赣东北军营,参加红十军。从此,陆如碧便成为红十军中的一名司号员。

此时的崇安苏区,因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只保留徐福元带领的警卫连支撑局面。国民党反动派趁机调集重兵围攻,崇安苏区的大部分乡村都落入敌手,形势十分严峻。11月,赣东北特委贯彻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将编在红十军的部分崇安籍红军组建成一个300多人的独立团,取番号“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闽北独立团”,派回到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作战。

1931年1月,在团长谢春篯的率领下,闽北红军独立团回到崇安苏区。这时,陆如碧随团从江西上饶县回崇安的途中,在铅山县的杨村,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埋伏阻击。初上战场的陆如碧,身背军号,紧跟着团长冲锋,子弹在她头顶上飞过,她全然不顾,一个劲地勇敢战斗。这一仗,从凌晨3点打到5点,敌人还在不断进攻,红军一时被打散。天快亮时,谢春篯团长发现敌人展开队形往山上冲锋,企图抢占有利地形,军情万分危急。时间就是胜利,谢团长立即下令吹号集合,意在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抢占山头,阻击敌人。陆如碧听到命令,想的都是“冲!冲!冲”,火速冲到山顶,抢占制高点,消灭敌人。她用尽全身气力吹起响亮的冲锋号,高昂的号声顿时响彻整个山谷。在她身旁的谢团长听她突然吹起冲锋号,着急地对她说:“我们身边只有几个战士,谁去冲呀。”但她还是一个劲地吹响冲锋号,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切。敌人忽然听到我军阵地接连吹起响亮的冲锋号,以为红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生怕被围歼,立即仓皇撤退。这时分散的部队已集中起来,迅速占领了山头,红军见敌人撤走,便继续向崇安苏区挺进。大家都为陆如碧的机智勇敢点赞。由于陆如碧的突出表现,由谢春篯团长亲自介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陆如碧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破格提拔为闽北红军独立团警卫连政治指导员,时年18岁。

1931年4月,方志敏急崇安苏区所急、帮崇安苏区所需,他率领红十军第一次到崇安苏区作战,重创了国民党军对崇安苏区的进攻,并将在崇安缴获的武器弹药,全部给崇安苏区,还把红十军英勇善战的特务营营长黄立贵留在崇安苏区,担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

同年6月14日,黄立贵团长指挥闽北红军独立团,一举解放了崇安县城,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开始进入巩固和发展时期。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在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创办中共闽北分区委党校,陆如碧作为培养对象,被选送到党校,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4个月。她在思想、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均得到系统的提升和增强。结业后,陆如碧被调到闽北红军独立团特务连担任政治指导员。

陆如碧带领特务连干部战士们,白天学军事,提高杀敌本领;晚上学政治和文化,提高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也就在这期间,江西国民党地方杂牌军,多次到大安村北部闽赣边界铅山县石塘镇一带,对当年隶属崇安苏区的村庄进行袭击,破坏这一带苏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陆如碧受中共闽北分区委黄道书记指派,曾三次单独率领特务连在江西铅山县石塘镇等地作战,击退了国民党地方杂牌军的进攻,取得了“三战三胜”的优异战绩,保卫了石塘苏区政权,保护了苏区群众的生产和安全,被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女将”。

1932年初,闽北红军独立团为了加强警卫营的政治工作,由黄立贵团长提议,经中共闽北分区委黄道书记同意,陆如碧从闽北红军独立团特务连,被破格提拔到闽北红军独立团机炮营担任政治委员。机炮营从此有了一位有勇有谋,闻名闽北苏区的女指挥员,有如猛虎添翼。此时,陆如碧是闽浙赣苏区红军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营级指挥员。

这位年仅19岁的女指挥员,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出色完成党组织赋予她的重任,给自己立下三项指标:一会双手举枪射击,二能骑马驰骋战场;三有一双神行飞腿。此后,陆如碧每天起早摸黑苦练射击、骑马、跑步。一次在学习骑马时,腿部受伤了,皮肉青一块、紫一块,军医劝她休息治疗,停止练骑马,但她想早日学会驾驭战马,忍着疼痛,仍坚持练习骑马。她这种顽强的练武精神,大大激发了全营官兵的练兵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陆如碧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双枪射击、在战马上飞骑返身射击以及飞腿快行的技能。陆如碧迅速成长为一位名扬闽浙赣苏区的女军事指挥员,而且打了多次有影响的胜仗。有一次她指挥攻打江西广丰县二十四都的敌人,因敌方有了准备,红军队伍被敌人增援的部队包围,陆如碧采用灵活战术,果断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强攻敌人火力弱的部位,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打得敌人溃散而逃。陆如碧在火线上英勇善战是一个指挥员,但每当战斗结束,她便是一名普通士兵,与战士们同练兵、同娱乐。在生活上,她对待战士像对待亲人一样。有一次,有个小战士发高烧,几餐吃不进饭,她就守在这个战士身旁,又是喂药,又是喂汤。全营官兵都十分爱戴她。

这位参军3年,连升3级,为巩固和发展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做出重大贡献的巾帼英雄。正当她为革命大展宏图的时候,闽北苏区掀起了肃反扩大化的恶浪,意想不到的横祸向这位心如澄碧、一心为党为民、忠贞不屈的女英雄飞来。1932年10月15日,陆如碧被诬指为“改组派”,惨遭错杀,牺牲时年仅19岁。1966年,陆如碧获得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