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娥,江西铅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1931年与丈夫黄立贵随方志敏率红十军进入闽北时,一起留在闽北,负责开展妇女和后勤保障工作。1933年任中共闽北分区委妇女部部长,1936年6月任中共闽赣省委妇女部部长,是年10月在建阳县麻沙镇竹鸡垅(溪头)牺牲。
1930年10月,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闽北红军被调往赣东北并入红十军,从而导致闽北苏区兵力空虚,国民党反动派趁机进行反扑。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应中共闽北分区委请求,方志敏等于1931年4月率红十军入闽到崇安苏区作战。当战斗结束,红十军返回赣东北时,军部特务营营长黄立贵,按照方志敏的指示留在闽北,担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黄立贵的妻子李冬娥坚定地坚持丈夫的革命事业,为减轻他的担忧,主动要求从赣东北根据地调到当时条件更为艰苦的闽北工作。在闽北的艰难革命岁月里,从小就缠足的李冬娥,担负起开妇女和后勤保障工作。她既要负责革命工作,又要照顾子女,为防敌人偷袭还要不停转移住所。面对重重困难,她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默默无闻地支持丈夫的革命工作,直至壮烈牺牲。
李冬娥和黄立贵结为革命伴侣后,并没有因为丈夫和自己的职务提升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她更加积极主动参加并完成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1933年李冬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妇女部部长,8月她在建阳县竹鸡垄蓝元村郑旺仔家产下一子。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忍痛将孩子寄养在基本群众家中。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发展深入,她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经常要在崇安县黎源村和建阳县的黄坑、麻沙竹鸡垄村等地一带来回行走,开展革命工作。在苏区,她和贫苦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深受群众喜爱。她很快就组建了妇女洗衣队、后勤队、制鞋队等组织支援革命战争。她还组织妇女学文化,教她们唱革命歌曲,并向她们宣传革命道理。由她教唱的《剪掉辫子闹革命》歌曲至今流传在闽北老区。进入三年游击战争后,游击区的条件更艰苦,部队住宿不定,李冬娥虽是小脚,但总是坚强地行走在队伍中,从不需要别人照顾,也从不掉队,而且在行军时一有空,还主动帮助照顾伤病员。李冬娥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她受到了苏区军民的一致爱戴,红军战士一遇见她便亲切地叫声“嫂子”,苏区群众也喜欢叫她“嫂子”或“小嫂子”,还喜欢和她拉家常。
白塔山位于建阳县麻沙镇境内,海拔1553米,为建阳道教名山,至今保留龙济道院,山下即是麻沙镇长坪村和溪头(竹鸡垄)村。两村在土地革命初期都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其中竹鸡垄村,是中共建阳县委、邵光县委、邵武县委及以后的西南战区委员会、闽赣省委等机关的驻地,至今村中还保存着黄立贵师长的办公桌,是闽北苏区最重要的革命基本村之一。1933年开始,李冬娥大部分时间住在竹鸡垄,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其子黄义先从出生到离开前往延安,一直由当地群众化名抚养。
1936年6月,中共闽赣省委成立,李冬娥任中共闽赣省委妇女部部长。9月,闽赣省委从武夷山移驻建阳县麻沙镇竹鸡垄白塔山凹背大窠,随同移驻的有黄道、曾镜冰、黄知真、徐莲娇等闽赣省委与闽中分区委领导。此时李冬娥已有身孕,丈夫黄立贵根据闽赣省委的指示率闽北红军独立师主力在外作战,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无暇照顾李冬娥的起居,但为了革命工作,她完全支持丈夫,自己也全身心投入革命。这期间,扩大红军是各级党委的工作重心,10月,省委指派闽北红军独立师三营营长李福汉率2个排的战士,护送闽中分区委妇女部部长徐莲娇去界首等地开展扩红工作。此时本就小脚且已怀孕的李冬娥活动更加不便,大家多次劝她不要参加这次扩红工作,但她深深地意识到,革命到了危急关头,多一些同志参加红军,意味着增强革命力量,根据地就能坚持下去,革命就能获得更大的胜利。她不顾大家反复劝阻,毅然坚持与徐莲娇一道从竹鸡垄出发,前往界首附近的茶厂发动群众参军,经过五六天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扩红工作任务,返回竹鸡垄。
到达竹鸡垅附近的油坪村时,遇到长坪反动大刀会进村。当他们到小溪涉水上山时,由于马匹受枪声惊吓,一时上不了对岸,李冬娥和护送她的郑旺仔两人被困在小溪中。此时枪声大作,李冬娥在马背上中弹,当场牺牲,马再次受惊,在溪水中跑来跑去。郑旺仔也被赶到的大刀会匪徒射中壮烈牺牲,倒在溪水中。在这一带“围剿”闽北红军的国民党军七十五师宋天才部闻讯赶到,经验明正身,确认她是黄立贵之妻,大为欣喜,立即上报邀功,同时不顾中国人死者为大的传统习俗,命人偷偷将李冬娥尸首运送到麻沙镇,乘圩日还在街头剖腹示众,以发泄对共产党、对黄立贵的不满和仇恨,企图震慑老区人民,以打击和动摇黄立贵的革命信心。
几天后,李福汉等人被国民党军包围,但因枪少弹缺,突围时,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李福汉和徐莲娇被捕入狱,李福汉在狱中被杀,徐莲娇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李冬娥牺牲后,竹鸡垄蓝元村群众和郑旺仔妻子将李冬娥遗体领回,安葬在离她牺牲地不远的油坪山下竹林中。由于怕长坪大刀会再来破坏,掩埋后移平墓址,郑旺仔被安葬在与之相距20米的山坡上。
噩耗传来,黄立贵悲痛欲绝,立即赶到黄坑。当同志们将李冬娥的遗物交给他时,他大声吼了起来:“衣服有何用?我要人活,人没有,尸体我也要。”并四处寻找妻子的尸体。
敌人的恐吓,并没有让老区人民退缩,他们仍然坚持革命斗争。黄立贵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率闽北红军独立师主力对敌发动进攻,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实力,黄立贵率部转移山中,中旬带领警卫排前往邵武准备向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汇报工作。7月13日,行至邵武晒溪桥梧桐际时,黄立贵被国民党保安第五团重兵包围,在突围作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黄立贵没有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却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这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也是闽北人民的损失。
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在无数先辈的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忘记那些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黄立贵和李冬娥夫妻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