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翔云烈士,又名蔡凤仪,曾用名蔡明,江苏省无锡人。1916年4月8日生,1932年入伍,参加苏州女师小教抗日救亡运动工作组,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蔡翔云早年在校就学期间,就参加党领导的各种进步政治活动,后参加无锡青年抗日流亡工作团,随团到南昌。历任江西省上饶县委书记、南平工委委员、妇女部部长和福建省委机关支部书记等职。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对我设在邵武的省委机关的第三次残酷围攻,蔡翔云被困于山上,因贫病交加而光荣牺牲,时年仅27岁。
蔡翔云同志出身于富有的家庭,且是蔡家中唯一的女孩子,长得又格外逗人喜爱,加上她那能歌善舞、口才过人的天赋,因而她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格外疼爱。但是,蔡翔云同志为了追求真理,反抗日寇的侵略,不惜离开温暖舒适的家,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洪流中去,经受艰难生活的考验,这对她来讲,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1932年,蔡翔云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就学,年仅16岁的她,就积极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各种进步政治活动,诸如作为由学校组织的小教抗日救亡运动工作组的成员,到过建瓯树林里,参加了反对苏州女师学校当局迪害学生、压制民主的罢课斗争;积极参加了京沪大学生赴南京请愿卧轨的爱国行动等。由于她表现积极,意志坚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终于经受了学校党组织的多方考验,1933年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
1935年,蔡翔云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无锡老家的蔡氏小学(现九中校址)任教。任教期间,她不顾劳累,听从党的安排,参加了党所掌握的工人文化夜校教学,唤醒工人的觉悟,并参与了“左联”的文化活动。由于她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影响颇大,遭到国民党无锡当局的注意,不久,无锡警察局对她下了通缉令。幸而她及时转移到上海,才免遭逮捕。
到上海后不久,正逢抗战全面爆发,蔡翔云即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积极参加救护伤病员工作。“八一三”上海沦陷后,她便重返无锡。同年9月,蔡翔云参加当地救亡运动。10月无锡告急,沦陷在即。11月间,江苏省委派宋振视同志到无锡领导抗日运动,由于形势日益紧张,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准备组织一批青年到丽阳打游击,后省委又派陈丽萍传达指示,要他们向后方撤退,集中到周城组织“无锡青年抗敌流亡服务团”,打到外线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一路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蔡翔云与陈佩三(即其夫陈公生)一道离开无锡来到南昌。之后,这支以“锡流”为主的百人队伍便去了铅山,辗转到了石塘镇,参加军训。
翌年3月,部队开往皖南,从无锡、上海来的大多数同志也随部队出发。根据需要,留下了一小部分人在中共闽赣省委工作,有的在赣东,有的到福建。蔡翔云与其夫陈公生被分配到了福建。7月,陈公生调任中共南平工委书记,蔡翔云为委员、妇女部部长。其间,蔡翔云曾参加旧福建省教育厅战时巡回演出团,先后在永安、福州、南平、建阳、浦城、崇安等地参加进步戏剧的演出,以唤起民众,团结抗日。1939年,陈公生由福建省委调到新四军军部,蔡翔云始终留在福建坚持斗争。
陈公生是因受嫌被调去新四军军部受审查的,此别可能成永诀,蔡翔云忍受着家庭的不幸,克制感情上的痛苦,坚持在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夏,她因受到宪兵的监视、追捕,被迫离开南平到建阳,找到叶独青的住所,请叶独青找车辆去崇安根据地。此时,特务已跟踪到了建阳。在他们谈话时,发现门外有人盯梢。第二天一早,蔡翔云便在叶的帮助下,搭上了去崇安的车辆,只身来到了崇安根据地。因这事,叶独青暴露了身份,省委通知其及时转移到浦城,蔡翔云也受到省委的批评,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尽管她遭遇了挫折,但她仍如既往,意志坚定,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省委机关,她那悦耳的歌声不断,不仅自己唱,还教大家唱,指挥大家唱,丰富了战斗生活。蔡翔云同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党的信任,不久担任了省委机关支部书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局发动了对闽北苏区的进攻。这时,蔡翔云单枪匹马坚持在上饶金竹排山区(省委机关附近)做群众工作。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山棚里隐蔽,白天精心照顾伤病战友杨兰珍,晚上独自一人,摸黑上山,到几里路外的群众家里做工作,打听消息,买米买菜,直至深夜才回。杨兰珍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才得以恢复健康。
1943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发动了为时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第三次“围剿”。此时省委机关已迁到邵顺建地区(先在太阳山,后撤到老虎岗),为保存力量,省委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的办法与敌周旋。蔡翔云与蔡敏一组,一起隐蔽在邵武大山上,在20多天中与省委失去了联系,被困在山头,仅带的一小袋米也吃光了,加之蔡翔云染病在身,倍受折磨。但为了寻找省委,他俩仍顽强地爬行,饿了以野菜充饥,渴了就喝冷水,后虽被省委派出接应的同志寻找到,但蔡翔云由于过度饥饿、身染重病抢救无效,于不幸地离开了人间。
蔡翔云烈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那顽强的革命意志,像开在闽北山区的一丛傲霜斗雪的红梅,永远激励我们、召唤我们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