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初期,抗日歌咏团、队遍布闽北各城镇,他们经常在大街小巷、集镇村寨教唱《救亡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大路歌》等抗日救亡歌曲。南平城区曾举行“万人大合唱”集会,由中学教师教唱抗日歌曲,悲壮激昂的抗日歌声响彻山城。当时东南区进步的音乐工作者也经常在南平演出,如永乐音乐学院的黄河大合唱,剑津音乐团的救亡歌曲演出等。从福州迁来的格致中学音乐团,在南平剑津礼堂演唱的“民族的奋斗”歌剧中的一乐章——“沦陷的悲哀”,以上海工人抗日运动为主题,声调激烈悲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1939年初,党组织派王放到建阳县城西小学任音乐教员,在城西也经常组织较大规模的抗日歌咏活动。为了不忘九一八事变中被日寇侵占东北大片国土的耻辱,建瓯培汉中学学生组织了救亡歌咏队,他们自费定制服装,选用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取义“白山黑水”(泛指长白山和黑龙江,代指中国东北地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