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包糍制作技艺(邵武)
2025-09-1517:41:02来源:《闽北记忆——南平市非遗项目目录(2007—2019)》

包糍,又名草包,邵武方言称其“哪吒提”。邵武民间大多在元宵和春社两个节日制作包糍。其色如碧玉,状似水饺,包馅之皮不用面粉,而用大米和鼠粬草制成,有一股特殊的清香。

制作技艺主要将籼米和粳米混合,煮至一定程度捞起,与从山野中采集晒干的草本植物鼠粬草一起放进石臼中,用木杵舂捣成糍,捏成杯状,放入各种菜肴为馅,再将口沿捏合,上笼蒸熟即可。另一种制法,即将米料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米浆,放入锅内边煮边搅拌,形成糍团,再掺入鼠粬草,搓揉成糍条,此后做法与上述同。包糍馅的材料一般有竹笋、香菇、芋头、熏猪肉、熏豆干等,在不同季节还加入一些其他配料。包糍味美且暖胃,吃了包糍便预示着一年的农田劳作即将开始。包糍是邵武独有的风味小吃,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2010年,经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