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光饼,为建瓯当地特色小吃,据史志典籍记载,它是明代戚继光抗倭部队随身携带的行军干粮。为纪念戚继光,百姓称其为光饼。
建瓯光饼以房村光饼为代表,因始终坚持沿用传统木炭高炉烧制,故称“高炉光饼”。上乘的光饼出炉时,讲究“金面、银边、铁底、棉花心”。饼丕烤熟后,面向炭火的那一面(即表面)向外微凸,饱满润滑,呈古铜色,称为“金面”;贴于炉壁的那一面(即底面)则平展、脆硬而不焦,称为“铁底”;表面和底面之间的外圈呈灰白色,称为“银边”;内层则松软如海绵,称为“棉花心”。一块好的光饼,饼面金黄、色泽均匀且无焦痕,饼边色白,饼底看似硬挺,咬之松脆,满口留香。
光饼除了纯粹用面灰(即面粉)和盐水当原料制作外,还发展成有内馅的肉饼、虾肉饼、姜葱饼和表面嵌入白芝麻的芝麻饼,以及用猪油当水来搅揉面粉的“酥油饼”等品种。每逢清明节上山扫墓,建瓯人都要购买光饼作为祭品上供,在外打拼的建瓯人,也会将光饼作为礼品送给各地宾朋。
201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闽北记忆——南平市非遗项目目录(200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