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清廉故事(第10期)||洪学智:一条毛毯寄深情
2025-08-2916:18:26来源:《清风北京——党史中的清廉故事》

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等职。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图为洪学智像.png

图为洪学智像


在吉林四平战役纪念馆,陈列着一条经历多次战火硝烟的墨绿色白花纹毛毯。毛毯长200厘米,宽135厘米,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许多善良质朴和热爱生活的人听了它背后的传奇故事后都感动不已,毛毯的主人就是洪学智将军。

我也不能搞特殊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取得四平保卫战的胜利后,时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的洪学智风尘仆仆地赶往辽吉省委和辽吉军区所在地吉林白城子,与西满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辽吉省委书记兼辽吉军区政委陶铸等人会面。根据东北局和西满分局的指示,洪学智当天就要赶往黑龙江军区任司令员,将带领部队进驻黑河深山执行剿匪任务。黑河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天寒地冻,冬季经常有零下4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一同工作的老战友陶铸担心洪学智身体吃不消,受不了黑河的寒冷,就把自己的一条贴身用的毛毯送给了他,希望能够帮他抵御严寒。洪学智知道陶铸这是关心自己,再三推辞,盛情难却,就收了下来。他在白城子仅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动身启程了。其后大半年时间,洪学智率部先后剿灭了盘踞在北安、黑河等地的大量土匪,巩固了我党我军在最后方的根据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条毛毯是异常珍贵的物品。洪学智与妻子张文虽然始终把它带在身边,却从未使用。至于为什么不用,洪学智说了两点:“第一,这是陶铸送给我的珍贵礼物,我舍不得用;第二,我军讲究官兵一致,普通战士都没有毛毯盖,我也不能搞特殊。”洪学智还对夫人张文说:“我不能搞特殊,你也不能搞特殊,洪家人都别想搞特殊。”

这条毛毯始终伴随洪学智,从东北的黑河到南方的广东,直到新中国成立,然后又来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后来,别的东西都可以送人或丢弃,唯独这条饱含着战友情谊的毛毯,一直陪伴着他。在他看来,它就像一个警钟,时刻告诫自己要与广大士兵、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

送给儿子的结婚礼

洪学智将这条毛毯当成了传家宝,一直放在家中珍藏。1968年,长子洪虎结婚了,洪学智夫妇特别高兴,很想给儿子儿媳结婚送点礼物,以表示对小夫妻的祝福。可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没有可拿得出手的东西。最后,洪学智想起了这条旧毛毯,就把这条珍贵的毛毯拿出来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儿子。洪虎夫妇听说这条毛毯的来历后,非常喜欢这件珍贵的礼物,因为他们知道父亲送给自己的并非一条毛毯,而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准则,何时何地都不能脱离群众搞特殊,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们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父爱。

有人听说后,却有些不解,还开玩笑说:“洪学智这么大的官太抠门了,儿子结婚居然就送一条旧毛毯,就不能买点能拿出手的礼物?”而洪学智却说:“谁说这条旧毛毯拿不出手?这是我们洪家的传家宝!”人们得知这条旧毛毯背后的故事后,对洪学智更加敬佩了。洪虎夫妇也一直没舍得用,而是精心保存了起来。直到2006年,洪虎夫妇把这条无比珍贵的毛毯捐赠给了四平战役纪念馆永久珍藏。洪虎晚年时回忆道:“父亲让我不能搞特殊,这句话我牢记了一辈子,这条毛毯就是证明。”

功绩垂青史,风范励后人。洪学智一生信仰坚定、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素衣布鞋、粗茶淡饭一直是他生活的常态;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权,从不谋私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