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始祖,发源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是当地汉族茶农在明朝中后期制作而成,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一杯武夷茶,半部近代史”。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年(1666),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把正山小种红茶带回欧洲,后迅速风靡。1848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将正山小种红茶种子、工艺及当地制茶工人带到印度,并在印度大吉岭繁育成功,中国独有的正山小种红茶技术垄断被打破,英国不再向中国进口茶叶。
“正山小种”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红茶统称。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流程主要有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等一系列繁琐但又不能简化的工序。其主要的两个特征是,茶青必须产自桐木关自然保护区,必须使用传统的烟熏工艺制作。熏焙工艺:将复揉后的茶胚抖散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木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底层,茶胚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正山小种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只有具备这两个要素,才可制出正宗的具有高山韵和桂圆香的正山小种红茶。
201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