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茶制作技艺始于五代十国时期。闽龙启元年(933),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茶园主张廷晖在凤凰山(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经营方圆30里的茶园,因战事频繁,难以为继,将茶园献给闽王作为皇家茶园。因茶园地处闽国之北,故称“北苑茶园”,所产之茶也称“北苑茶”。北宋时期,北苑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壑源等)也随之兴旺,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自五代十国时期到明洪武二十四年,“北苑茶”御贡达四百多年。
北苑御茶采制工序有: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焙。并有几“水”几宿“火”之分,制作非常之精细。采摘以惊蛰为候,以春阴为采茶之时,采茶必须在清晨进行,日出则止。分拣以水芽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乌带皆不取。蒸、榨、研、模、焙、封等数道工艺流程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201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