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弓鱼技艺,始于清乾隆元年(1736),发源地为建瓯城关钟楼村,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建瓯传统的弓鱼技艺,要行两次弓绑。一是边捕边绑,用专门鱼绳一端穿透鱼嘴打结,然后把鱼弓起,用鱼绳另一端绑在鱼肛门稍偏下的地方(水能泄出),这叫“初绑”,目的是防止鱼缺氧而蹦跳损伤。而后将鱼成批沉入有流动活水的鱼塘或溪流中,让鱼吐污纳新约1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弓绑。二次弓绑时嘴唇处绳结不动,只是重绑尾位,即将初绑时在鱼肛门稍偏下改为肛门稍偏上,二绑也叫“绑水”,目的是使鱼肚子里留有的水分不能泄出,从而起到保鲜保活作用。这样使鱼去除泥味,食用更为鲜美。同时以绳为系,也大大方便了运输和顾客携带。弓鱼是当地淡水养鱼户必须掌握的技艺,弓鱼技艺的传承包括家族传承、邻里传承、朋友传承和同行传承多种。
2009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