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建本雕版印刷业肇始于五代(907—979),两宋时期,建阳麻沙、书坊已成为当时全国三大刻印中心之一。由于建本以私刻、坊刻为主,在书本刻印、排版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在出版发行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官刻为主的浙本、蜀本。南宋时期“闽学”兴盛,梨木、“建阳扣”竹纸、松烟墨等材料充足,进一步推动建阳的印刷业,使其有了“图书之府”的美誉。清顺治年间,由于兵燹和严厉的印刷管制,以及建阳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建阳建本雕版印刷业逐步凋零。
建本在刻印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一、字体大多娟秀清丽,介于颜柳之间。二、大部分建本用本地竹纸印刷。三、版式上,官刻一般半页十行,字大行疏,私刻、坊刻半页十二三行。多采用左右双边,细黑口,在边线左上角刻“耳子”,耳内刻篇名或小题,便于翻阅。四、大多采用上图下文,以图辅文方式,图的左右还有对联式标题。五、建本封面还印有各家堂号,在序文或卷末处印有牌记(书牌、刊记),作为书堂的广告品牌。
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