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人。中共党员。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图为杨匏安像
在北京西郊的中央档案馆,藏有中国监察事业先驱杨匏安的大量文献资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是1928年1月他在南洋工作期间写给党中央的工作报告。当时的杨匏安已经被撤销一切职务,虽身处逆境,但他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杨匏安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曾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他一心为公、用人唯贤,被周恩来誉为“为官清廉,一丝不苟,堪称楷模”。
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杨匏安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一个茶商家庭,后东渡日本求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0岁那年,杨匏安举家迁往广州杨家祠。在那里,他一边教书,一边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1919年下半年,杨匏安在《世界学说》专栏刊登40多篇译述文章,其中《马克斯(思)主义》一文连载19日,累计近10万字,涵盖了马克思学说的全部内容。李大钊和杨匏安都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史学界称杨匏安为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有“北李南杨”之称。
陈独秀南下广州筹备成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多次在杨家祠会见杨匏安。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广东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从此,杨家祠也成为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活动据点,周恩来、陈延年、瞿秋白等,一度都是出入杨家祠的常客。杨匏安还和瞿秋白一起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唱《国际歌》,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华南工人运动相结合作出重要贡献。
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匏安受中共中央派遣,担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和代部长,是在国民党内担任较高职务的共产党人。那时候黄埔军校招生,应考的广东地区中共党员都要到杨匏安处报到,才能办理入校。亲戚朋友也经常上门求助,有的还带礼物,但他从来不为亲朋故旧说合讲情,也从不接受任何礼金礼品。当时杨匏安一个月的薪金有300多块大洋,足以买田置地,但他却把绝大部分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留作家用。他生活极为清贫,家人还要做工贴补家用。1925年6月,杨匏安参与组织并发动了省港大罢工。这期间,他掌管着大量财物,从未发生挪用贪占的行为。
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杨家祠发放一笔捐款,麻袋里遗落下一枚两毛钱的银币,被家里的孩子们捡来玩耍。杨匏安发觉后立刻教育他们:“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接着,他让孩子们马上把这枚硬币送回罢工委员会。
一枚两毛钱的银币见证的是杨匏安廉洁奉公的作风。1927年,中共五大在湖北武汉举行,成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杨匏安当选为副主席。同年11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他被撤销职务,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后来,他又远赴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开展工作。其间,他曾写下《寄小梅》一诗明志:
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
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
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
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
再苦再危险,我们也要革命到底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以普通党员身份从事地下工作。他毫不计较职务高低,白天在党报秘密机关当编辑,晚上写作译文赚稿费补贴家用。这期间,白色恐怖极为严重,杨匏安一家人的生活艰难且充满危险。
为了补贴家用,杨匏安经常帮着家人推磨做米糍,让母亲和孩子们大清早就上街叫卖。但这些有限的生活费还是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七个孩子中有两个就是因为缺医少药早早离开了人世。
1930年,杨匏安不幸被捕入狱,后因未暴露真实身份而获释。出狱后,他毫无怨言,依然带着一家老小继续为党传递情报。
1931年夏,因叛徒告密,杨匏安再次被捕,被关押在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蒋介石听说后异常高兴,想着策反杨匏安为己所用。结果却很失望,杨匏安对党坚定的信念根本无法动摇。
在狱中,杨匏安面对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毫不动心。对方以死相威胁,他却表示“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由于杨匏安曾担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九大常委”之一,威望较高,蒋介石一连写了两封信劝降,但都被他撕毁。蒋介石并不甘心,要亲自与他通电话,可杨匏安不仅不接,还摔坏了话筒。事后,杨匏安考虑到自己牺牲在所难免,从狱中设法传出一张纸条给家人:
我这次被捕,牺牲是难免的了,这样呢,告诉家里人,绝对不能够接受国民党方面的不认识人的资助,生活过不去,没办法就回广东。近日有南京旧识来劝降,我不为所动,家中人千万不能接受那些人的钱和物……
临刑前,杨匏安为勉励难友坚持斗争,在囚车中口占《示难友》一诗: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杨匏安牺牲后,他的4个儿子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大儿子杨玄由周恩来送去参加了革命工作;二儿子杨明、三儿子杨志也被党组织送去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小儿子杨文伟则随着家人到了香港,在那里继续为党组织传递和收集情报。
杨匏安一生都在为党工作,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廉洁奉公、为民服务是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气节和良好的家风家教,激励着后人清白做人、永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