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唱曲子流行于建瓯方言区,是用建瓯方言进行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品种。其创立于什么年代已不可考。
建瓯唱曲子多用于佛诞庙会娱神及大户人家婚庆寿诞堂会宴请等活动,历史上从艺者皆为盲人,且多为单人演唱,唱腔采用较为固定的地方民间曲调,演唱乐器除板鼓外,不需要其他乐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建瓯唱曲子极为兴盛,当年从艺、授艺者不下七八十人,最负盛名的艺人为“德兴仔”。
建瓯唱曲子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人(传统上都是盲人)执竹板小棒连说带唱,演唱内容可以是小段、单本或多本,小段内容多劝睦向善,时长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多为正本演唱前的助兴节目;单本的演唱时间为三小时左右;多本则可连续演唱半个月甚至有长达二个月,其演唱曲目多为历史与人物演义,如《说唐》《杨家将》《孟丽君》等。另一种演唱方式俗称“唱目莲”,即多为盲艺人举着“目莲牌”,一人领唱,三四人帮腔,结群下乡演唱,演唱内容多为消灾祈福。
2009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