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傀儡戏属提线木偶,于清代由江西传入。其唱腔属弋阳高腔,采用赣剧曲调(俗称江西路)。
傀儡戏演出前需先祀奉戏神“田公师傅”。演出地点多选择在庙宇、祠堂。表演者一般只有两人,一人在前台操纵傀儡,唱、做、念、打全由他一人包揽;另一人在后台,配合戏文打锣击鼓兼帮腔。这两人大多系师徒或父子,一般以家族为单位组成傀儡班。松溪傀儡戏主要特点有: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封神榜》《白蛇传》《包公七十二判》等,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傀儡的形象完整,两套傀儡八十几个角色,神韵含蓄,栩栩如生。傀儡长约1.6尺,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乐器以锣、拍、鼓等打击乐器为主;道白、唱腔(傀儡调)以“官话”(土腔普通话)为主,有时夹杂方言,颇为风趣。
2012年,经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