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革命人物||王一平
2025-06-2610:38:25来源:

王一平(1919—1985),又名王载、黄峰,福建省福州市人。抗日战争时期闽江工委和解放战争时期闽赣边地委领导人之一。


图为王一平像.png

图为王一平像


早年向往革命,1936年在福州三山中学求学时接受进步思想,与同学组织进步读书会福州大众社。探求革命真理。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次年,遭反动当局迫害,逃往广州。1938年春,潜回福州,在双虹小学当代课教员,参加抗日救亡活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初期,闽北党组织利用国民党组织的“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新四军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通过关系派其到南平行政督察公署任公署机关秘书,秘密进行党的工作。他等共产党员以行署“后援会”的名义,组织一支“精神总动员宣导队”,利用到各县演出的机会,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一面视巡各地党的工作。这期间,为避日寇,沿海居民内迁,南平等城市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福建省委抓紧发展闽北地区的党组织,1938年,派他等秘密组建中共南平特别支部,并在土堡乡菖蒲洋村莲花庙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培养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年底,南平特别支部发展为南平工委。次年6月,再发展为闽江工委,任工委委员、统战部长,积极团结南平地区的各界民众开展抗战活动。1940年5月,为执行中共中央“稳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以应付国民党反动派突然事变的指示,福建省委将他等一批身份暴露的“红干部”从城市撤入山区,调他到崇安任省委宣传干事。次年10月,省委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宣传部长。1943年2月,第五期武夷干校开办,任教育长,与省委书记曾镜冰轮流主讲辩证唯物主义课程,培养训练了一大批党的干部。在这几年里,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闽北地区进行了三次疯狂的军事围攻,他多次与左丰美等率领省委机关自卫武装,出生入死,英勇奋战,保卫了省委机关的安全转移。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福建省代表会议上被选为省委常委,任闽赣边地委书记兼游击纵队政委,受命带领游击队开辟南(平)沙(县)尤(溪)游击区,准备恢复闽西北地区。1948年,他回省委机关,在南平大凤乡一带率队除恶分粮,开展爱国游击战争。1949年闽北解放后,闽浙赣省委建瓯军管会成立,任文教处长兼福建公学校长,从事培养训练干部的领导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福州市委常委、代书记、书记。“文革”中被靠边审查,1975年后,历任省知青办主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7月病逝。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系由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南平市委网信办联合推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