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党史方志”征文||张纯:追寻闽北红色足迹 体会党史别样风采
2025-06-1917:53:19来源:

2024年8月,机缘巧合下,我重新开始与历史学相关的工作,从事党史研究。此时心中既有忐忑不安,毕竟毕业12年未从事过跟历史有关工作,大学四年专业知识早已沉睡在脑海深处,惊不起一丝波澜。同时也带有一些期许,回到对口专业工作是一种庆幸,能在党史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再次遨游,感受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的光辉征程,与革命先辈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走进党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9个月的党史研究工作实践着实让我体会到党史工作不一样的风采与乐趣。

史料来源的“真”与“实”。刚到单位,走进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同事办公桌上密密麻麻摆放着《闽北革命史》《中共闽北党史人物》等各类书籍三四十本,着实被震惊了。后来,在工作也懂了这些在桌上摆放的只是常用参考书籍,放在桌上便于随手翻阅,还有大量的书籍在书库中。因工作内容是崭新的、未知的,前一个月基本都在翻阅入门书籍——《闽北革命史》,偶尔帮忙收集整理查找核对材料,其中发生一件事,至今印象深刻。9月的一个下午,科长说:“张纯,你帮忙核实下1951年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闽浙赣分团访问闽北的史实,确定下是第三分队还是第五分队。”心想,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找到书上写的内容即可。于是,我到书库找到一个与此有关的内容,跟她说:“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又派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闽浙赣分团第三分队,携带一个电影放映队,到闽北进行为期19天的访问。”科长却说:“这书是这样写,但福建省党史二卷写的是第五分队,说明这个内容存在疑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找到原始史料,确定准确表述,不能只看到某本书或某个文章中写到,就认为有依据来源了,而不进一步深挖考证。”经过此事,虽然这只是一个“三”跟“五”的差别,但却体现了党史研究在史料来源上的“真”与“实”。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梁启超所说的“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来源必须做到“真”与“实”,不能缺斤少两,不能来路不明,必须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党史著作的“精”与“准”。10月的一天,为了加快推进党史二卷编纂修改,我与室领导组成编纂修改小组,对《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曲折》章节进行修改。才到党史研究科工作的我,可以说是对闽北党史二卷一窍不通,对如何上手开展工作也是一片茫然。这时,室领导说:“不要怕,不懂,就学!不知晓,就向书本求解!你要做的先是把中央、省及其他设区市关于这章的内容详细看下,查找一些书籍或文章对这个时间段的党史关联内容进行详细了解,边学边做边提升。”于是,我从单位书库中找出中央、省、其他设区市党史二卷和《农村人民公社史》《闽北农村变革史》等书籍,从档案馆查档史料中调取了相关资料,从头开始细读梳理修改。1个月后,我将修改稿交给室领导,本想着修改的速度较快,应该得到一些表扬,谁知一大堆问题被指出,“原始史料没看细,党史书籍里的每句话、每个观点必须要有史料支撑;表述必须实、必须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在农村公共食堂这块,我们要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而不能只是照搬照抄当时文件内容,这样容易出现评论不准、不全面的情况......”在室领导指导下,反反复复改了3稿,我党史研究工作的第一份材料终于修改成型,之后的几份修改稿件,虽然仍在不断地出错,但也慢慢改正,这也是一种成长吧。这时候,我才对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提到“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业务知识的“专”与“全”。11月的一个早上,跟前同事聊天中被问道:“现在脱离了乡镇,没有乡镇那么多繁杂琐碎的事情,工作应该轻松很多了吧。”是啊,离开了乡镇,虽然各种繁杂琐事减少了,但我想说的是:“党史研究不是一个容易、轻松的活,不是外界说的‘闲’部门,而是一个更加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传承的部门。”党史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心理学、人口学等诸多学科,具有范围广、内容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些知识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掌握的,而是要靠反反复复地去翻书,去细看,去研究,靠前党史研究工作者传帮带,靠长时间积累沉淀才能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行。平时我们工作除了深化革命史料征集和党史研究外,还需要审核文章、展陈、解说词、书籍等有关党史的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拍摄党史类短视频,持续做好场馆讲解工作,开展党史“七进”活动等等。这其中,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场馆讲解工作,心中畏惧,不愿主动讲,也就讲不好,但通过近日3天5场的连续讲解服务,看到参观者有所收获露出满意笑容,我也豁然开朗,不再畏惧。党史工作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这也就要求我们需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专”与“全”,提升业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正如我们主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史方志工作者,要坐得住‘冷板凳’,不仅仅要静下心来做研究,还要努力成为懂党史、会修志、能研究、善宣讲的高素质、专业化、全方位的人才。”

细数入职以来翻阅过的十几本书籍,《方志敏全集》中可爱的中国、清贫、怎样做乡苏维埃工作等一份份文献资料;《黄道文集》中年关到了、工农读本、骂叛徒李德胜歌、抗日进行曲等朴实直白的评论、信函和诗歌;《罗炳辉传》中详细叙述罗炳辉从奴隶到将军的戎马生涯,深深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谦虚廉洁的党性风骨、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所震撼、所折服。如果你想找回从前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悸动,何不试试从一本党史书籍入手,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史工作者,慢慢地,我也从工作中收获到了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也开始真正体悟到了研究党史、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的自信和快乐。今后,我将在平凡中坚守初心,用“永久奋斗”的实际行动来接续“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展现新时代党史人新风貌,创造新时代党史人新业绩。

 

(作者系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研究科工作人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