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革命人物||李铁
2025-05-1209:39:20来源:

李铁(1911—1948),原名郭庆云,字缦青,又名郭芸、郭云宵、郭乃文、沈维周,笔名劫后生、沐谛、腾泻等。祖籍山东省齐河县,出生于济南。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图为李铁像.png

图为李铁像

小时就饱尝侵略者的暴行。1928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时,家门口被日军炮弹击中,他负伤30余处,从此立誓报国,时时发出“何时洗雪国耻,何时还我河山”的慨叹,撰写文章揭露社会黑暗,号召抗日救国。1932年,进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组织“近代读书会”,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文学院党支部书记,领导进步学生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改名郭芸,南下任闽赣省委秘书。1938年6月,到新四军福州办事处工作。8月,中共福州工委组建,任书记。1940年3月,任闽江特委书记,领导福州、闽清、南平、三元等地的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调任闽南特派员。1942年,因起草抗日宣言受到过火的批判,撤销特派员职务。1945年8月,任闽江工委委员、组织部长。1947年1月,当选为闽浙赣区党委候补委员。2月,区党委城市工作部成立,任副部长(同年9月任部长),与其他同志一道灵活运用斗争策略,把城市工作开展为革命战争中的第二战场。

1948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1956年平反。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系由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南平市委网信办联合推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