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别称熊城,位于南平市东部,建县前隶属宁德县。熊城源于县治后门主山常有黄熊出现,当地士人认为那是祥瑞的象征,所以命名后门主山为熊山,县城为熊城。
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即闽永隆三年(941年),闽国析宁德县北部地置关隶镇(治今镇前镇),驻以重兵,抵御吴越国。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升宁德县关隶镇为关隶县,并脱离宁德改隶属建宁军(治今建瓯),辖地增加建安县(今建瓯)东北部5里,县治移到黄熊山麓(今熊山镇)。
对政和建县前的隶属关系,民国《福建通志》有不同的看法,称“政和县本建安县东境地”。认为“明弘治《八闽通志》以关隶镇为宁德地,不知何所本。宁德去政和太远,中隔罗源、连江、古田,今不从。”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相传,政和乃因茶得名。这年,关隶县进贡白毫银针茶,爱茶懂茶的宋徽宗赵佶在品尝后龙颜大悦,下诏将“政和”年号赐给关隶县作为县名,是中国唯一因白茶而获皇帝赐年号为名的县。“政和”寓意政通人和。
1960年2月,政和、松溪两县合并称松政县(县治松溪),属福安专区。1962年8月,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1970年7月,两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复属南平专区。1975年3月,又恢复政和、松溪两县建制,属建阳地区(今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