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南平市十县(市、区)地名文化—松溪县
2025-05-1209:24:00来源:

即松溪县的前身。民国《福建通志》载:“松溪县,本晋建安郡东平县地。旧为闽越之界,戍兵所屯,号松源镇。”该志按:“《闽书》载:松溪三乡首东平乡。《建安志》云,松溪本吴越国处州之东平乡;乐记(乐史《太平寰宇记》)云:松溪源自处州龙泉县东北流入。则东平即今松溪无疑。”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裁并郡县,撤东平县置东平乡,属建安县(今建瓯)。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东平乡属吴越国处州龙泉县。五代后晋天福六年即闽永隆三年(941年),闽国夺吴越国东平乡大部地方,置松源镇。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南唐升松源镇为松源县(治今旧县乡)。北宋开宝八年(975年),迁县治于今址,改名松溪县。

松溪是县名,亦是河名,县因河而得名。清康熙《松溪县志》载:“松溪,在县南,一名大溪。”松溪河是松溪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在松溪境内有48公里,因其古时两岸乔松参天,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故名。

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为避南明福王朱由崧名讳,改松溪县为嵩溪县。清顺治三年十一月,清兵进驻县城,复名松溪县。

1960年2月,松溪、政和两县合并称松政县,县治松溪,属福安专区。1962年8月,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1970年7月,两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复属南平专区。1975年3月,又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属建阳地区(今南平市)。

如今,松溪县名有一个新的诠释:松溪是一个以自然生态命名的县治。“松”代表阳刚,“溪”代表柔美。“松”植于山,仁者乐山,紧咬山岩,风雨不动,体现了静;“溪”源于水,智者乐水,飘逸灵性,无常形常势,体现了动。“松溪”二字,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见仁见智,既体现了丰富的人本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很好地体现了松溪人的地域性格。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