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侧,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县级市,别称芝城、富沙。“芝城”称谓源自唐代建州城南云际山发现灵芝发光,州人视为祥瑞,故将州城美称为“芝城”。“富沙”称谓源自唐代建州首任刺史叶灏殁于王事,唐封普通侯、宋封昭定侯、明封富沙昭定王,后人为纪念叶灏,在城西建富沙庙,又将州城别称为“富沙”。建瓯历史上长期是闽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古代会稽郡南部都尉府、建安郡、建州、建宁府(路)的治所,时间长达1700多年。
东汉建安初年(196年),分侯官北乡地始置建安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年号为地名的县。民国《福建通志》称:“自有闽,则建安之名最古,其后乃有福州,合而名福建也。”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在建安县设会稽郡南部都尉府。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唐代先后为建州、建安郡、建州的治所。五代闽国时,改建州为镇安军、镇武军。南唐时改称永安军、忠义军。宋开宝八年(975年)复称建州,端拱元年(988年)又改称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称建宁府。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划出建安、建阳、浦城3县部分地置瓯宁县。熙宁三年(1070年),撤销瓯宁县。元祐四年(1089年),分建安县之半再置瓯宁县。民国《福建通志》载:瓯宁“与建安分治郭下,取郡有古瓯城命名。”又因瓯宁县位于城区西部,又别称西瓯。
民国2年(1913年),建安、瓯宁2县合并,各取首字命名为建瓯县。
1949年8月至1950年9月,建瓯县先后作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驻地。1992年10月,撤县设立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