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延平佛教修士音乐
2025-04-2109:12:18来源:《闽北记忆——南平市非遗项目目录(2007—2019)》

延平佛教修士音乐,是举行佛事时偈唱的音乐。据传,延平佛教修士音乐始于宋朝。至清朝,延平已发展出诸多宗教音乐社团,如善庆社、玉清宫、紫玄宫、三元宫、光明社以及郊外西芹镇的敬天社等。当时传唱者主要由延平城里的秀才、绅士组成,基本上是讲南平方言的本地人。演奏练习、交流以口授方式进行,每一代只口授主持一人,规定和仪式极为严格。

延平佛教修士音乐,分经文音乐和经外音乐两个部分。经文音乐是乐士诵经时用木鱼、钴铃、磬、鼓等法器伴奏;经外音乐乐士唱时用琴、笛、唢呐等民族乐器和法器同时演奏。佛教修士音乐吸收了少量市级民间曲调及南亚(南洋)佛教音乐,曲调甜美、亲切。内容以金刚经为主,它的偈词(唱词)有《稽首皈依佛法僧》《请佛全登宝殿》《曹溪水》等51首,偈词还保留了不少梵文的译音。

佛教修士音乐形式表现为诵、唱、舞三者相结合。进行道场(曼荼罗)舞蹈时,居士身穿长衫,头戴巾帽,手持法器,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方穿插进行,偈唱佛经。

2007年,经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