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十番音乐(南平延平)
2025-04-1010:29:06来源:《闽北记忆——南平市非遗项目目录(2007—2019)》

延平“十番”在当地又称“叶欢”“什欢”“十番伬”,20世纪初从福州传入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系若干曲牌与锣歧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乐器主要有浪串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小唢呐、笛子、二胡、三弦、逗管10种。演奏形式有坐奏和行奏两种,行奏主要应用于迎神赛会和年节的踩街等活动上,一般以12人为演奏单位,演奏方法为鸣锣开道,大唢呐为前奏,浪串鼓带动小锣、小钹,然后先打请鼓,转火炮锣鼓,再打慢鼓、点鼓,再由小唢呐带动各种乐器,锣鼓间奏;坐奏主要应用于百姓的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一般有20多人进行演奏。

延平“十番”原以福州乐谱(工尺谱)为主,经过一百多年不断演变、改良,形成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乐曲。其曲牌大多数取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的也表现古老的传说故事。庙会、踩街的演奏音乐以《月中春》《月中桂》《一枝花》为主;其他民间音乐,如《菊花串》《双贵子》《上酒楼》等用在年节、喜庆上。

201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