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清代,古琴在浦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八闽古邑浦城》一书记载:清代古琴广为流行,以吴越为中心,逐渐分出许多流派,影响较大的四大派系,即浙派、江派、闽派、川派。闽派,以浦城祝桐君为代表。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闽北浦城人祝凤喈深究律吕,在识谱上创造减字谱加工尺,在指法上发明指法字母加以绘图,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经过祝凤喈的改造和创新,闽派古琴改变了古琴音乐的孤独性、脆弱性以及某些附庸风雅的面孔。音乐理论方面,祝凤喈的《与古斋琴谱》和他的学生张鹤《琴学入门》的出版传播,吸引了一批追随祝凤喈演奏风格的琴家群体,形成了闽派古琴演奏艺术。
如今,浦城县图书馆还收藏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徐青山的《大还阁琴谱》10册,清嘉庆吴虹《自远堂琴谱》8册,清同治秦维翰《蕉庵琴谱》4卷,清末杨宗稷《琴学丛书》8册等。祝凤喈家传秘谱有《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古琴吟》等,行于世。
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