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南平 || 闽北宰相:袁说友
2024-10-3017:15:44来源:

袁说友

—— 宋嘉泰年间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袁说友(1140—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宋代建安(今建瓯)人,寓居浙江湖州。隆兴元年1163年,袁说友进士及第,调溧阳县(今江苏潥阳)主簿。乾道六年(1170年)至淳熙五年(1178年),先后任刑工部架阁、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兼权尚书左司郎、浙西安抚司参议官等职。

淳熙五年,袁说友上疏朝廷:自绍兴末迄今,宿将多死亡,幸存的也都衰老,新进后生想献身而无门路,应令内外将帅推举,凡武艺高超、谋略深远、精于兵法的有志报国者,经考察后予以试用,并以所推举人才实否予以奖惩。淳熙六年,出知池州(今安徽池州),宋孝宗召问,又上三策:一要久任统帅,二要选任正、副将官,三要修治兵器。淳熙八年,落职奉祠主管武夷山佑观。淳熙十五年,起知衢州(今浙江衢州)。

淳熙十六年,先后任两浙东路提举常平茶监司、浙西提刑。宋光宗继位后久不上朝,袁说友疏力谏。绍熙年(1190年),任朝议大夫直秘阁,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绍熙三年,权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次年,权户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又兼临安知府。

绍熙五年,宋宁宗即位,韩侂胄专权,群小阿附。朱熹、彭龟年等因劾韩侂胄获罪遭谴责者达数十人。袁说友上《论养士大夫气节疏》劝宁宗广开言路、广纳谏言,要养正气、励风俗,“气节既立,惰者勤,私者公,贪者必廉,怯者必勇。不久,宁宗御批罢去朱熹,袁说友又进言:朱熹论奏都是爱君忧国之言,一旦被罢,何以服众?并申明“臣等区区所论,实以国体有关,非止为一朱熹而已。”

庆元元年1195年)袁说友权户部尚书兼侍读上奏请求改革赋税弊端,后被采纳推行。庆元三年,就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赈济有劳加徽猷阁学士。庆元五年,以老讫祠,不许,加宝文阁学士。庆元六年,任吏部尚书兼侍读不到三月落职奉祠

嘉泰元年(1201年),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兼浙东路安抚使同年,再次入朝为吏部尚书兼实院修撰侍讲。嘉泰二年,以吏部尚书兼修国史,进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正月,拜参知政事,九月罢相,以资政殿学士任镇江府(今江镇江)知府,辞而未任。不久,洞霄宫提举、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又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力辞,加大学士致仕嘉泰四年,湖州去世,累赠太师魏国公。

袁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著有《东塘集》《择善易解》,尤善古体诗。四库馆臣谓其诗:“格调清新,意境开拓,置之《石湖》《剑南》集中,淄渑未易辨別矣。”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