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楶
—— 宋建中靖国年间同知枢密院事
章楶(1027—1102年),字质夫,宋代浦城人。初以叔父章得象官荫入仕,任孟州(今河南孟州)司户参军。治平二年(1065年),登进士甲科。熙宁中(1068—1077年),任陈留(今属河南开封)知县,因治绩佳,历任提举陕西常平、京东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等职。
元祐二年(1087年),章楶任吏部郎中,御史孙升误以为其任职湖北时逢迎内臣甘承立且有贪暴事而上表弹劾,致其被贬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祐四年,任陕西路转运使。元祐六年,以直龙图阁任环庆路(今甘肃东部、陕西西部部分地区)经略使,兼知庆州(今甘肃庆延)。其时,西夏请和,求还所失城寨。宋廷急于罢兵,割四寨以换永乐城之战被俘军民。章楶认为:“西夏嗜利畏威,不有惩艾,边不得休息,宜稍取其土疆,如古削地之制,以固吾圉。然后诸路出兵,据其要害。”元祐七年,如章楶所言,西夏再兴刀兵,兵围环州(今甘肃环县)。章楶派将领折可适埋伏在夏军必经之地洪德城,鼓噪而出,左右驰突,又在牛圈和积水处投毒,斩获甚众。洪德城之战后,西夏实力大减,章楶因功权户部侍郎。后言官弹劾其所报杀敌数不实,未能全歼敌军,降知同州(治今陕西大荔)。
绍圣初年(1094年),章楶知应天府,不久加封集贤殿修撰,出知广州。后徙为江淮发运使。绍圣四年,章楶入朝,宋哲宗询问边事对策,章楶应对称旨,授泾原路(今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部分地区)经略使,兼知渭州(治今甘肃平凉)。他到任勘察形势后上奏“据形胜以逼夏”,获准,于是明令筑城,暗中合四路兵马出葫芦河川,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南边筑起平夏城、灵平寨二城。元符元年(1098年),西夏军兵围平夏城,章楶于葫芦河川三战三捷,大破其军,又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统军嵬名阿埋,西夏震骇。哲宗大喜,累擢枢密院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太中大夫。平夏城之战后,西夏无力再战,一再请和休兵。
元符二年,章楶以边事寝息,上表请求致仕,未获准。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章楶又请老,徙知河南,后拜同知枢密院事。次年,章楶力辞,授资政殿学士,领中太乙宫使,不久病逝,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庄简。
章楶在宋夏战争中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宋史》称“楶立边功,为西方最”,为“一时良将”;又长于诗文,著有《寄亭诗遗》《成都古今诗集》6卷。宋徽宗谓:“章楶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