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充
—— 宋熙宁年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充(1021—1080年),字冲卿,宋代浦城人,礼部侍郎吴待问之子,参知政事吴育之弟。
吴充年少有成,景祐五年(1038年)进士及第,任谷熟县(今河南虞城)主簿。不久,入朝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曾作《六箴》,即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仁宗让人缮写赐给皇族子弟,宋英宗在藩邸将《六箴》作为座右铭自勉自戒。后除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
至和元年(1053年),翰林学士胡宿之子胡宗尧,作为选拔出的人才,因为有些过失不能改任京官,判铨欧阳修替他求情,反遭仇家诬陷。吴充进言:“修以忠直擢侍从,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欧阳修由此得以留任,吴充则改知太常礼院。同年,张贵妃葬礼超出规制,吴充将主事者送开封府治罪,触犯了当政者,贬为高邮军(今江苏高邮)知军。后历任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知州,京西(今河南洛阳以西、黄河以南地区)、淮南(今湖北黄陂、安徽阜阳、江苏铜山、宿迁以东及长江以北地区)、河东(今山西长城以南,闻喜县以北全境及陕西葭县以北地区)转运使。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即位,查问吴充的下落,擢为盐铁副使。熙宁元年(1068年),吴充知制诰,不久改同知谏院。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吴充子安持为其女婿,便引嫌解谏职,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熙宁三年,拜枢密副使。熙宁八年,任检校太傅、枢密使。吴充虽与王安石联姻,但不同意王安石的一些做法,多次向宋神宗反映新法的弊端,宋神宗认为其中立无私。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辞去相位,吴充遂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他想有所变革政事,请求朝廷召还司马光、吕公著、苏颂等,又荐用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以缓和因变法而产生的矛盾问题。同朝宰相王珪妒忌吴充,联合蔡确对他进行诋毁。元丰三年(1080年),吴充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同年去世,追赠司空兼侍中,谥正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