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与婉约派宋词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意思是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座浩瀚瑰丽的宝库,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各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留下无尽璀璨的文学作品。宋代文学以词的成就最高,承唐诗,启元曲,重视自由抒情,音律谐婉,朗朗上口,并有婉约、豪放两大词风。“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当属北宋崇安(今武夷山)人柳永,对宋词有开拓之功,正如李清照《词论》:“词自晚唐五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柳永(约987—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老七,又称柳七,又因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柳永出自儒学仕宦之家,其祖父柳崇,以儒学著名;父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供职北宋。柳永与兄长三复、三接皆中进士,入朝为官,兄弟三人更因文名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在家乡崇安度过的,至今当地还传说柳永幼时每晚燃烛勤读,其读书处附近的山被命名为蜡烛山、笔架山。青年时为赴考,柳永从家乡到汴京,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早年科场不得志,不免涉足青楼歌榭,寻欢解愁。因此,柳永有不少词篇反映了他青壮年时代在汴京的浪漫生活。如《笛家弄》:“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他还曾多次离开汴京到外地漫游,且动辄经年。“王孙走马长楸陌,迷恋少年游”(《少年游·其九》),应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从他现存的作品中,可以考知他的行踪有浙江、苏州、扬州、江淮、长安、成都、鄂州、湖南一带。
柳永科举坎坷,四试不第。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三变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以“属辞浮糜”而落第,失意之下写了《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牢骚和不满:“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真宗御批:“且去填词,何要浮名”,把他从榜上除名。于是,柳永干脆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名帖,沉湎于市井酒肆,热衷于“浅斟低唱”。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再度落榜。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榜。戏剧性的是,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再开恩科,柳永在年迈父亲期盼而乞怜的目光下,第五次科考终于与二哥柳三接一起功名及第,授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
柳永任睦州团练推官才月余,州守吕蔚慕其名,多次荐举他,但遭到侍御史郭铨的反对。此后,柳永在浙江做了多年的地方小官,先后任过余杭县令、定海晓峰盐场(今浙江舟山)监官、泗州(今江苏盱眙)判官。创作于定海的《煮海歌》,生动描写了沿海一带盐民劳动和生活的苦况,尖锐地揭露了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剥削和压榨。约在庆历三年至四年(1043—1044年),柳永改官著作郎入京,被仁宗召见,“宠进于庭,授西京灵台令,为太常博士”。皇祐(1049—1054年)中,又迁屯田员外郎。因《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语不合圣意,遂不复擢用,从此落魄不偶,不久去世。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的坎坷经历,造就了他不俗的文学成就,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词自晚唐五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词自柳永,体制始备”,都是说柳永对词的开拓贡献。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至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由于仕途失意,柳永一度沉湎市井,混迹于歌楼楚馆,对生活市井人物相当了解,又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因此,他一改文人词脱离市俗大众生活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柳永又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造就了他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的词作特点。柳永又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其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他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槊、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有佳句”,然此六人“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2004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武夷山景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修建了柳永纪念馆。
柳永词三首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武夷山柳永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