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闽赣省去
红一方面军北上与方志敏红十军南下会师后,周恩来、朱德在光泽牛田村开始了审慎的谋划布局。1933年1月,牛田的军事指挥所、红军医院、枪械所、兵站一一设立。
几乎同时,1月15日,黄道、黄立贵率领红军300多人、干部24人由大安出发,翻越险峻的大山,再逶迤下行,进驻光泽扫帚尾村。
黄道派出的红军部队和领导干部立即分头行动,开辟革命新区。红军部队着手肃清反动刀团匪,清除威胁党组织和红色政权的反动势力;领导干部走家串户去做群众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黄道仅用3天时间,就开辟了池湖、饶家坪、扫帚尾3个区,并先后成立了区委,还发动群众组织起赤卫军、游击队、少年先锋队等革命武装,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革命运动在光泽启动了。
2月,茶富、寨里、扫帚尾、桥亭一路打通,光泽从城关到司前广大地区大部分建立起区、乡党组织和红色政权。新局面已打开。闽北区委决定趁势成立中共光泽县委、光泽县苏维埃政府。
随着光泽红色政权的巩固,闽北苏区已处在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大布局视野中。4月26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召开第四十次常委会,作出决议,其第一条明确提出: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以邵式平、顾作霖、毛泽民、萧劲光、周建屏、黄道、薛子正、曾镜冰、方志纯等25人为委员;以邵式平、顾作霖、万永诚、钟世斌、毛泽民等9人为主席团,邵式平为主席。
中共闽赣省的25位领导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闽北苏区的黄道、薛子正等同志;
其二,是从赣东北根据地调来的邵式平、方志纯等同志;
其三,是中央派来的顾作霖、毛泽民、萧劲光、曾镜冰等同志。
此时的黄道并不知道中央的决定,他正站在崇安的“红场”上检阅闽北苏区的儿童团。为了纪念闽北红军1931年6月14日第一次解放崇安县城,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仿效中央苏区的做法,开辟这块广场,名之为“红场”,取苏联在莫斯科建红场之意。儿童团,原来称劳动童子团,共青团中央的《儿童运动决议》提出,“在苏维埃区域可以统一名称为共产儿童团”。儿童团的标志是红领带;口号是:“准备着,时刻准备着”;礼节是举手礼……凡8岁至14岁的男女劳动儿童,都可以申请加入共产儿童团。闽北苏区的儿童团员有3000多人,他们齐集红场,参加黄道主持召开的儿童团体育大会。黄道要让苏区的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们你争我抢的喧嚷中,黄道接到了消息:中央决定成立中共闽赣省,以黎川城为闽赣省省会,邵式平任主席,顾作霖任书记,毛泽民为财政部部长,黄道任常委、秘书长和宣传部部长……
闽北苏区纳入闽赣省辖域,正式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该告别了。
黄道回到大安,而后,率领闽赣省委工作团赴抚东地区开展工作。工作团成员有曾昭铭、曾镜冰、吴华友等。
6月3日,黄道到达闽赣省委所在地——黎川湖坊。
1933年6月4—5日,闽赣省委在资溪召开全县积极分子会和省委会议,重点讨论了闽北、资溪、光泽的工作,正式确定黄道同志在省委工作,闽北分区委书记由肖韶接任,谢惠光、黄富武、方志纯分别担任资溪、光泽、黎川县委书记。随后,又明确了黄道的职务——任闽赣省委宣传部部长。闽赣省团委宣传部部长则是曾镜冰,曾镜冰来自中央苏区。
一片巨大的阴霾正悄然袭向灿烂光明的苏区天空。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闽赣省成为“围剿”重点进攻的区域之一。“阶级决战的战火,已经飞扬于抚河东岸了,闽赣苏区成为血战场地。”
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拉开战幕。
中共闽赣省的省会黎川,位于瑞金的东北部,与福建毗邻,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是联系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桥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既是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接合部,又是蒋介石包围中央苏区的东线与西线部队交汇点。
黎川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进犯黎川县城的,是陈诚指挥的北路军周浑元部的三个师。
中央苏区闽赣军区司令部设在黎川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萧劲光。
大敌当前,要不要死守黎川城?中共内部产生了分歧,博古和李德坚持“御敌于国门之外”,下令死守。毛泽东则主张放弃,诱敌到福建建宁、泰宁一带,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可是,毛泽东的红军指挥权已被剥夺,自然没有了话语权。负责黎川前线指挥的萧劲光赞成毛泽东的看法,他给“前总”发电,建议让出空城,集结主力于黎川东北部,从侧面打击故人。毛泽东和萧劲光的建议未被接受。萧劲光必须“死守黎川”。
9月中旬,国民党周浑元部3万余人兵临黎川城下。周浑元从井冈山根据地一开创就与“朱毛打交道”,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他参加过三次,是红军的“老冤家”。
在黎川大敌压境的前一个星期,李德却将萧劲光的主力部队全部调走,其主力19师被调往福建,独立师被调往峭石。黎川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萧劲光的一支70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岌岌可危,省委、省政府机关先行撤离。闽赣省委书记顾作霖和省政府主席邵式平先后撤出。
国民党周浑元部开始向黎川发起进攻。萧劲光率教导队和游击队在城外与敌巧妙周旋。尽管小心翼翼,但仍被周浑元发现了红军兵力不足的“秘密”。黎川无法“死守”,萧劲光只好率部撤出黎川。
好在周恩来、朱德在光泽牛田村已有谋划布局。
战争退却便有了缓冲。
牛田必有一战。
正在牛田的黄道接到中央指示,继续组织当地红军坚持革命,巩固战果。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国民党军必将从资溪、黎川经光泽、邵武进攻中央苏区。10月5日,彭德怀的电文显示:“……肖(劲光)九日可抵牛田草玶岭村附近,选适当地点设行营……”
行营的地点很快被确定——牛田陈家排。行营与闽赣省军区离得很近,东方军后方医院也迁到牛田。士兵们举起手中的枪,守护住牛田的四个隘口。其余通道的防御工事也很快修筑好。山头的守卫部队力量逐渐加强。有效的防御使敌军束手无策,耗时两个月也没能攻下牛田。
敌军改变作战策略,派出七十九师以半包围的形势直逼牛田,兵分三路:一路从园岱经古林进攻,一路由资溪经增坊进攻,一路从乌石经决斜进攻。敌军还拥有制空权。在敌人陆路密集火力和飞机低空扫射的情况下,在我军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的情况下,形势日益恶化,根据地陷入被动局面。
黄道决定撤离牛田。时值腊月,初四夜晚,月黑风寒。黄道和军事部长蔡金街率最后一批红军从牛田半岭山的水龙坑撤离,沿江西的下陈到黎川的茶亭。国民党军队已在茶亭设好伏击圈。蔡金街为掩护黄道和红军突围,奋力激战,因寡不敌众被捕,后被害。第二天,国民党军队用枪炮攻击了牛田整整一天;第三天,国民党部队“攻陷”牛田村。
牛田成了废墟,牛田行营的烽火还在冒着黑烟。
黎川失守,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联系被切断。
光泽苏区形势危急。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已陷入被动。
11月,闽赣省委决定成立抚东军分区,郭如岳为司令员,黄道任政委,率领红七军团五十八团坚持在光泽、资溪、黎川一带活动。年底,邵武、光泽相继失守,闽北、抚东两个分区与闽赣省苏区隔断。黄道建议,将闽北和抚东两个分区合并为闽北分区。随后,闽北分区成立,黄道任闽北分区委书记。
此时,一件蒋介石没有料想到的事件发生了。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对蒋介石的势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决裂。是为“福建事变”。蒋介石岂能容忍,急调集十个师十几万兵力,命蒋鼎文统一指挥进军福建,攻打第十九路军。其中部署的一支兵力是“第五路军四个师加上总预备队一师由金溪、资溪入闽,于12月20日左右集中光泽附近,负责掩护攻击部队侧翼,并由邵武、顺昌拊十九路军之背”。意味着国民党强大的兵力将于12月20日推进到光泽。
如期而至。当攻打第十九路军的国民党重兵奔赴光泽时,光泽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已从止马撤退,随闽北独立师转移至崇安。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形势这么严酷,“福建事变”的机会这么好,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非要逞强,“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懂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建立统一战线。红一方面军“前总”发出“收复赤色黎川”的命令最终以失败告终。丢失了黎川,意味着中央苏区北大门洞开,“御敌于国门之外”成为泡影。萧劲光被召到“前总”所在地福建建宁,随后被公审。
1933年年底,光泽县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光泽苏区全部失陷。
闽北苏区与闽赣省的联系中断。
1934年2月,黄道和曾镜冰等同志组成的闽赣省委工作团,由黄立贵率领红军五十八团护送,经光泽进入闽北苏区。
闽北成了前线。
黄道重返闽北,又是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