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银行
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后,黄道随即开始了解闽北的金融状态。
黄道明确要办银行,建立金融机构,把苏区整个财政经济统管起来。1931年秋,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向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提交报告,要求成立闽北银行。经赣东北省苏批准,1931年年底,“赣东北银行闽北分行”在崇安大安正式成立,行址设在大安街头。
当对外贸易处设立的时候,赣东北银行闽北分行已开始发行兑换票了。
发行兑换票,沟通对外贸易。
兑换票的票额有两种,50元和100元。黄道对白区的商人说:“本来我们买货,是可用现洋的,但用现洋交易,你们仍不会决心到苏区来买货,贸易关系依然不能恢复,有了兑换票的行使,你们自然就会决心而且大胆来苏区买货了。这就是闽北分行发行兑换票主要作用之所在。”
苏区在通往白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对外贸易处,鼓励赤白贸易,发展商品流通。白区商人的货物为苏区需要的,苏区政府买下后即按价付给兑换票,商人可凭票到对外贸易处选购苏区的货物,从而进一步疏通了苏区与白区的贸易渠道。
赣东北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的行长是徐福元。1932年1月,闽北分行就印制出第一批纸币并在苏区发行。纸币的票面分别是壹元、伍角、贰角和壹角。
苏区可以流通纸币,对外贸易可以使用兑换票,但苏区的纸币是无法向白区流通的,只能用银圆。银行必须要有银圆为保障。
随着贸易量的增大,革命的迅速发展,闽北苏区对银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了。
必须解决银圆的来源问题。
此时,黄道得知了一个消息:在建阳的竹溪垅(今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溪头村),有一些来自广东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的工匠。
竹溪垅倚靠险峻高耸的白塔山,白塔山横跨建阳、崇安、邵武三地,三地交界,山高林密。广东的工匠寻得一片林地,居住下来,靠铸造假银圆为生。
广东的那批工匠是银圆造假的高手。
改造他们,非常时期,为我所用。
黄道派出赣东北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行长徐福元前往竹溪垅。
果然,这批工匠,从雕模、熔银、成形到整个铸造过程,都能熟练操作,银圆铸造技术相当高明。
徐福元拿起一枚仿铸的“鹰洋”,身为银行的行长,他明显感觉到了他们以假乱真的水平:图案文字线条清晰,边齿完整挺括。徐福元问:谁的开模技术最好。工匠们说:巫亚妹。徐福元看巫亚妹开模,果然是刻什么像什么。
回到苏区,徐福元迅速向黄道汇报此事。黄道说,事不宜迟,即刻前往竹溪垅,将技术工人请到大安。
1931年9月,徐元福和闽北独立团特务连来到竹溪垅,把巫亚妹、谢告化等七位技术骨干及生产工具护送到大安,安排他们到崇安大南坑光洋厂铸币。铸币厂的负责人为邹玉林,巫亚妹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仿铸国统区市面通行的袁大头、孙小头、鹰洋(即大人头、小人头、龙番)等银圆。这些成色足的仿铸银圆在白区市面使用,通行无阻。
黄道还交给徐福元一项重要任务。
苏区要生存,就一定要从白区购买许多物资——如钢铁、药品、布匹以及生活必需的食盐等;苏区的生存与壮大,不断会受到敌人的经济扼杀,要打破敌人的封锁,苏维埃政府要保证物资和军需的供应,就必须掌握足量的银圆。
苏区要有一定数量的并且不能流向白区的银圆。黄道给徐福元的重要任务是——铸造“红洋”,一种特殊的银圆。
发行纸币代替银圆流通于市;在同白区商人交易中以兑换票取代现银交易,都有一个重要目的,保存现金。铸造“红洋”的目的也一样。
红洋的正面铸有列宁侧面头像,背面铸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字样,重量为26.3克,成色94%。每天可铸造10多块银圆,最高月产400多块。因为“红洋”上明确标明“闽浙赣省苏维埃”所铸,所以无法在白区使用,只能在苏区流通,这样,杜绝了现金外流,将苏区有限的银圆用于关键之处。
发行“红洋”是黄道经济斗争的重要发明,是在闽北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创新。
发展初期,有钱才是硬道理。
自黄道来到闽北的1931年7月到12月,仅半年时间,闽北苏区政治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就足以使闽北苏区的百姓过一个好年了。本来,年关是穷人最难过的关头,是豪绅地主压迫穷人最厉害的时候,也是工农劳苦群众和豪绅地主阶级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很显然,黄道在闽北苏区短短的几个月,苏区百姓就感受到了他们的“年关”与国民党统治区百姓的“年关”是大大地不同。
长期任宣传工作的黄道瞄准这次政治宣传的大好机会,“因为经济危机的加深,普遍的全国灾荒,物价腾贵,金融枯竭,劳苦群众生活更加困难,欠了债更加无办法还,而且豪绅地主方面逼租逼债的手段却比以前更加厉害”,对比来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底下,劳苦群众不交租、不还债、不交捐,一点豪绅地主势力都没有”。
黄道认为,这是一次领导年关斗争的大好机会。要“把苏维埃区域的群众生活和在年关中的情形告诉白区劳苦群众,使他们知道自己所过的是非人的生活,因而认识了苏维埃政权的意义,因而信仰苏维埃,并且进一步的起来建立苏维埃政权”,“我们党和每个同志就应该抓紧这一关头去发动和领导这个年关斗争。主要的是发动白区群众的斗争,从抗租抗债到建立苏维埃政权,创造新的苏维埃区域以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迅速与东北苏区(即赣东北苏区)打通”。
此时的闽北苏区,涵盖崇安全境、浦城西部、建阳北部和江西上饶、铅山的南部,至年关,建浦(建阳、浦城)县委成立后,闽北苏区辖区人口达30余万人。
闽北苏区欣欣向荣。
黄道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黄道马上发动群众,进行闽北的土地分配,解放农村的生产力。黄道对闽北苏区的土地测算后,明确了分配的土地有40万亩,涉及15万苏区人民。
有田没钱也不行,老百姓还需要稻种、肥料、农具。
黄道加大金融业扶持农业的力度,根据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与经济问题的决议案》,“鼓励群众向银行入股与储蓄,以扩充银行基金,极力保障和提高银行钞票的信用。银行的资本最大部分要用于帮助各种合作事业的发展;并贷款于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帮助他们创办农具,购买耕牛和肥料”。春耕、夏种时节,闽北苏区的贫苦农民及时得到了耕牛贷款和农具贷款。这些农业贷款利率很低,利息不超一分五厘。
而且,黄道将革命前农民欠的债务一笔勾销,农民轻装上阵。
闽北苏区的农民一跃成为生产的主人,没有了先前的债务,资金又有了保证,土地是自己的,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辛勤耕作,农业生产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粮食持续高产。
转眼春天到来,农业生产又开始了。
黄道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苏区广泛政治动员,倡导劳动光荣;把一切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老少组织起来——劳动互助组、耕田队、割禾队、生产突击队等,群众全面投入生产;组织队与队、村与村、乡与乡、区与区之间的生产劳动竞赛。春天一到,黄道要求分区委、分区苏作出指示、发出通知,督促苏区百姓不失季节,抓紧生产;督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经常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巡看春耕,尽快把秧插到地里。
黄道和分区委及时发出《春耕运动宣传大纲》,抓时机,促生产。
春耕运动宣传大纲
——春耕运动的意义
(1932年2月28日)
……
劳苦青年群众现在我们已没有这种痛苦,土地是我们自己得。这种利益都是这二三年来激烈斗争换来的,现在不要交租,田内割来的谷是我们自己的,如果再不努力把田去耕好来,这真是错误的,换句话说是对革命工作怠工。
青年群众们!努力耕田呵!努力斗争呵!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中国共产青年团崇安县委宣传部
1932年的苏区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转眼1933年春,在闽北分区委党校学习的童慧贞结业后调任大安团委书记。
一天,童慧贞带领十几名共青团员,唱着“共产青年团,发起礼拜六,帮助红军家属多做半天工……”来到大安南面山垅,那天的任务是把红军家属的秧插好。才到田边,就看见远处开来一支队伍。稍近一看,走在前头的大高个子正是黄道。
黄道头戴草笠,身穿粗布衣,一副农民打扮,正要下田插秧。
共青团员恳求说:“黄道同志,您工作忙,这事我们干吧!”
黄道笑起来:“怎么,我不够格?插秧,我还是干过的呢。”说着撸起袖子,扎好裤管,踩下田去。其他同志也都下了田。
黄道和大家说,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一是要打破敌军的“围剿”,一是抓紧春耕,战争和生产哪一件都松不得。共青团不光要扩红支前,还要把生产搞好,帮助红军家属种好田,这样红军战士消灭敌军更有劲。
闽北苏区“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黄道鼓励工业生产。兵工厂、铸币厂、纸币厂,还有随着苏区的建立而迅速恢复生产的土纸、笋干、茶叶,苏区还先后开办了硝盐厂、炼油厂、炼硝厂、炸药厂、纸币厂、被服厂、石灰厂、家具厂、木桐厂、笋干厂、制革厂、木炭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工业的发展使苏区除布匹、食盐之外,大多数生活日用品都能自己生产,有的还能自给有余。
黄道以其天才的领导能力,全面推动苏区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全面推进军工业、商业、金融业、农业、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闽北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