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闽北红色故 || 赤石暴动成功的 “三步曲”
2024-10-2910:02:14来源:

赤石暴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监狱斗争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新四军军史上继“皖南事变”、“茅家岭暴动”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赤石暴动的成功,源于赤石渡口过渡、太阳西下举行暴动、福建地下党组织接应的“三步曲”。

第一步曲:赤石渡口过渡

1941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将被俘的新四军抗日将士和在东南各省被捕的共产党员、革命青年与爱国志士700余人囚禁在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6月,日本侵略军继续向浙赣铁路沿线进犯,直逼上饶,国民党第三战区决定将上饶集中营随三战区司令部向福建闽北转移。出发前,上饶集中营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途中寻找机会举行暴动,并议定了暴动讯号及领导分工等事项。

65日,上饶集中营撤离上饶,第二天到达铅山石塘镇,并在此休整,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趁机对暴动计划进行详细部署。在离开石塘的前夕,国民党特务对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书记沈韬、支委周奎麟及王铁夫、黄刚培、汤定波等5人进行秘密审讯,他们始终严守暴动秘密,坚贞不屈。16日,集中营抵达闽北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大安村后,这5位同志被特务用马刀活活砍死。

在这10多天的路途中,白天有持枪的国民党兵押送,晚上在宿营地也有国民党兵轮番看守,第六中队没有机会举行暴动。617日下午,集中营队伍到达崇安县赤石镇渡口等待过渡。

赤石镇位于崇阳溪河畔,岸边有个古老的渡口,这里既是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两次攻打赤石的主阵地,又是闽北通往外界的商业码头之一。当年赤石的河对岸只有一条山间小道,路边是稻田,越过稻田是丘陵,丘陵背后是树林茂密的高山,是一个举行暴动的理想地点。

在赤石镇码头过渡,是因为在上饶出发前,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就选择了崇安下梅村作为集中营617日晚上的宿营地。正因这个决定,为第六中队举行暴动创造了良机。

第二步曲:太阳西下举行暴动

1942617日下午2时许,上饶集中营被囚人员全部集中在赤石渡口的一个开阔地等待过渡。当年渡口只有1条渡船和2只竹排来回载渡,一次只能过1个分队,1个中队有3个分队,要分3次过渡。过渡的顺序是按第一中队至第六中队依次进行,因此轮到第六中队过渡时,夕阳已近西下。

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的暴动计划早在上饶时就已制定。一路上,秘密党支部的核心成员陈念棣、王东平、阮世炯、赵天野等同志一直在寻找机会。在赤石渡口等待过渡时,经过仔细观察,他们一致认为暴动时机到了。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果断决定:举行不夺枪集体暴动,暴动后集结地点确定在河对岸一个明显的高山顶,并将这个决定,秘密地传给第六中队每个队员。

轮到第六中队过渡时,按照当天的行军顺序,第3分队首先过渡,暴动军事指挥王东平就在这个分队,接着是第1分队、第2分队。第3分队的人员上岸后,王东平站在岸边,全神贯注地盯着河面的动静。当最后一个分队的渡船到了河中央时,王东平便站了起来,用颤动的嗓音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曲,发出准备暴动的讯号。旁边的敌人大声责问他:“你唱什么?”他巧妙地回答说:“轻松轻松。”此时,第六中队同志们的目光都注视着王东平。

等到第2分队的同志都上了岸,而押送的敌人还在河中间时,王东平与政治指挥陈念棣交换暗号后,立即发出响亮而庄严的暴动讯号:“同志们,冲啊!”参加暴动的80多名勇士像出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稻田,向高山密林深处冲去。在这生死关头,暴动的同志们相互鼓励,互相扶持,争取不掉队。年仅19岁的新四军干部瞿祖辉,为了掩护战友突围,紧紧抱住国民党特务队长不放,被赶来的敌人用石头活活砸死。此时此刻,壮烈的场面,鼓舞着大家拼命冲到集结地点。

第六中队突然发动的暴动,让敌人一时乱了手脚,大多数同志胜利冲出了敌人的追击,钻进茂密的山岗。赤石暴动成功了。

第三步曲:福建地下党组织接应

第六中队的同志在赤石暴动成功后,与此前茅家岭暴动中突围出的同志在山上集中,分成4组到预定地点寻找游击队和当地党组织。与此同时,听闻暴动消息的中共福建省委、闽北特委、崇安县委和游击队以及当地群众,对第六中队暴动成功的同志们开展了全面接应,分批有序地将他们接到江西上饶禹溪乡外茶园香菇厂的集中地。

194271日,在香菇厂里召开了联欢会,纪念党的生日和欢迎暴动出来的同志,大家相聚一堂,共庆胜利。会后商定,由暴动出来的新四军和爱国志士,与闽北游击队共同编成一支“抗日游击队”,下辖3个班,闽北游击队的沈宗文任队长,暴动出来的李铁飞任副队长、陈平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这支抗日队伍主要活动在崇安、上饶、铅山等闽赣边界,成功地袭击了铅山里洋关国民党一所军械仓库,缴获8挺轻机枪、5支冲锋枪和80余支步枪,加强了游击队的武器装备,又在闽赣边界打击汉奸地主筹集粮食和经费,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

赤石暴动的胜利,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造谣“新四军被捕人员都已屈服投降”的欺骗宣传,也招致了他们的疯狂报复。国民党从未参加暴动的队伍中抽出一批人,加上暴动中被抓回的共50多人,分三批枪杀在赤石镇附近的角亭村虎山庙前,连同暴动中、暴动前被杀害牺牲的共73人。这73位烈士,平均年龄24.6岁,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0岁,他们的籍贯,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海南、广东、福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拨款在赤石暴动旧址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赤石暴动旧址于19613月被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6月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民政部公布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赤石暴动的光辉历史是革命志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赤石暴动精神永放光芒!

 

 1730167380432512.png

      图为武夷山市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