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闽北红色故事 || 武夷干校的故事
2024-10-2909:58:01来源:

1939年秋,中共福建省委创办武夷干校(马列主义干部训练班),以提高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特别是领导干部理论水平。武夷干校共举办五期,前四期于1939年秋至1940年底在崇安(今武夷山)坑口举办,第五期于19432月在建阳书坊太阳山举办,从第三期起训练班正式定名为武夷干校。武夷干校的创办,为福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活在竹器时代

19386月,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的指示,中共闽浙赣特委与闽东特委合,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又划进闽中党组织,省委机关设在崇安坑口村头村。19397月,在村头村举行福建省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9名省委委员及6名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坑口成为福建省革命实践和抗日反顽斗争的指挥中心。

武夷干校就是随着福建省委的诞生而产生的。1939年秋,遵循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中共福建省委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在省委书记曾镜冰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创办了武夷干校。坑口地处洋庄乡北部,山高林深,茂林修竹。当年省委机关、武夷干校以毛竹为主料,搭建两排整齐的竹棚和一个大的“列宁室”,住的是竹楼,睡的是竹床,坐的是竹凳,用的是竹筒、竹碗、竹筷,吃的是竹笋,照明的是竹片、竹火把等。学员们对干校的生活做了风趣的比喻,称其是“竹器时代”。干校师生们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丰盛的美食,但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把锅巴当作饼干,把米汤当作牛奶,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积蓄力量。

省委书记上党课

武夷干校共举办五期,前四期于1939年秋至1940年底在坑口举办。第一期参加学习的主要是省委机关干部和从福州、赣东北等地吸收的知识分子,主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由曾镜冰亲自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及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报告。同时,聘请顾惠生(顾风)、卢懋居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史。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在训练班上,曾镜冰反复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明确提出了工农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的要求,并将具备入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及时吸收入党。

尽管每天的学习任务很紧张,但学员们都如饥似渴地汲取革命理论知识。缺乏学习材料和纸笔,学员们便轮番传阅、摘抄同一本《联共(布)党史》,学习中所用的土纸,正面写完就写反面,用铅笔写完再用毛笔或钢笔写。每当夜幕降临,学员们便围坐在灯火旁,热烈讨论直到深夜。

1940年初,省委又举办了第二期训练班。从第三期起开始,训练班正式定名为武夷干校,由省委书记曾镜冰兼任校长,省委宣传部长王助任副校长,并组建了马列主义研究班。1940年底,第四期武夷干校刚开学,因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围攻而被迫停止。前四期共培训了200多名干部,为福建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能文能武的领导骨干。

多彩的校园生活

在武夷干校,曾镜冰亲自谱写了《武夷颂》、《生活在武夷》等多首革命歌曲,在紧张的学习与操练之余,学员们高唱革命歌曲,抒发心中澎湃激情。尤其是《武夷颂》这首歌曲,激动人心,师生们把它当作“校歌”,每天清早,武夷山上,歌声如潮,鼓舞大家增强革命斗志,争取革命胜利:

“武夷山上,十年抗争,灿烂辉煌,

武夷山上,生长着一群抗日的健儿,

他们驰骋在扬子江畔。

武夷山上,今天是青年学习的场合,

明天是他们作战的战场。

听啊!歌声嘹亮,

看啊!血花飞溅,

伟大武夷山,万古流芳!

为了帮助学员学习,省委创办了《锻炼》和《学习》两个政治理论刊物,曾镜冰亲自为《锻炼》一刊撰写题为《论组织观念》的创刊词,指出加强党性锻炼的中心是加强组织观念。这两个刊物除了刊登辅导学习的理论文章和个人学习心得以外,还时常选登一些个人有感而发的诗词、歌曲、漫画等,内容丰富多彩,对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武夷干校的学习严肃紧张,但文娱生活则轻松活跃,经常开文娱晚会,既有歌咏、舞蹈等一般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时事形势与学习内容编排的活报剧,如“瞎子摸象”、“码头工人”等,既调节和丰富了学员的精神生活,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形势教育。

特殊的蒙面上课

19425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抵达建阳书坊太阳山,10月开展以加强党性锻炼为主的整风整训运动。19432月,省委在建阳太阳山办第五期武夷干校,除将各地区来省委参加第一阶段整风运动的干部留下参加或领导干校的学习外,还抽调了基本地区的数十名工农干部和20多名在城市坚持秘密工作的知识分子干部参加整风学习。

第五期武夷干校仍由曾镜冰亲自担任校长,教育长为王一平,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学员组成两个队,基本地区来的干部一个队,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干部一个队。根据地下斗争的需要,城市来的同志一律隐其真名,编号代名,并戴上蓝布制成的面罩,互不打听,以利保密。学习的内容,一是形势,二是哲学,三是整风文件,先学当前形势,由曾镜冰作报告,对国际、国内及福建省内的形势进行阐述。接着进行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辩证唯物论。在明确形势、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整风学习。第五期武夷干校贯彻延安整风精神,在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由学员从世界观、人生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对照检查,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思想觉悟。

血浓于水见真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抗日反顽、敌强我弱的特殊时期,福建党组织落实中央“独立自主靠山扎”的方针,既依靠崇山峻岭的自然环境,也依靠人民群众这座稳固的“靠山”,得到了老区群众的大力支持。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坑口的百姓不顾生命危险,冒着被“连坐”迫害的危险,建立了联络点和交通站,秘密护送学员,出色地完成接送任务。他们不畏敌人的封锁,拿出家中的口粮,以给山上造纸厂送物资或上山劳动为借口,冲破层层阻碍,为武夷干校的学员们送粮食、盐巴、衣物以及情报。坑口群众用血浓于水的深情,支援和保护着学员们,让他们在危机四伏的境况中安心学习,为福建省委培养一批批抗日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


 1730167257704500.png

图为武夷山市坑口村武夷干校陈列馆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