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是一支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组建的英雄团队。皖南事变中,五团为保卫新四军军部、保卫皖南,浴血奋战,坚守阵地,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2月9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长、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正式宣布新四军军部的命令: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饶守坤任团长。2月25日,五团在江西铅山石塘镇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后,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国民党顽固派却不顾外敌侵略,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往长江以北,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国民党军前追后堵,企图将新四军主力一举歼灭,军情危急。
五团作为新四军军部的后卫,归军部直接指挥,任务是保卫军部及皖南部队后翼的安全。叶挺军长向五团下达命令:“五团由原路返回,走星潭抢占高岭,遇到敌人就坚决消灭。无论如何在高岭坚守三天,坚决阻住由太平方向来的敌人,以掩护军部经高岭出太平,往泾县方向突围。完成任务后,你们可以分散突围,北移或留皖南打游击,尔后待机过江。”
五团连夜冒雨前进,快到高岭时,山下的国民党军就朝山顶上来了。五团兵分两路,一路抢占峰顶,一路迎向敌军,迅速占领制高点,向上山的敌军开火,把赶来的国民党军消灭并占领了高岭。后凭险拒敌,连续5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掩护了军部的行动。
10日,五团指战员离开了高岭阵地,追赶上转移中的新四军军部。叶挺军长见到获胜而归的五团指战员们,非常高兴。为使军部及皖南部队突围出敌人的包围圈,叶挺军长又命令五团赶赴东流山将军部教导队换下。五团临危受命,叶挺军长动情地对五团指战员们说:“你们五团是一支过硬的老红军部队,在场的许多同志从三十年代就已经屡建战功,今天军部把坚守东流山的任务交给你们,大家一定要坚守住东流山阵地,东流山不能丢!”
东流山是新四军南线主要屏障,彼时,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不断遭到国民党军袭击,到达东流山下的石井坑周围。不到三公里的狭窄洼地,前来进攻的是装备精良,配备有德式山炮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师。
11日,敌人仗着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五团阵地发起轮番冲锋。五团指战员们将所有的火力射向敌人,阵地前成了一片火海。12日上午,敌人又增加了兵力,与五团反复争夺东流山高地。面对敌众我寡的态势,新四军领导人向五团指战员作最后的战斗动员。当日下午,敌人又集中炮火向东流山进行猛烈攻击,东流山山顶被炮火的硝烟笼罩,被炮弹炸飞的石头、土块不时地打到五团指战员们的头顶和脊背上。
13日下午,敌人为攻占东流山,堵着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突围的口子,从正面、侧面多方向发起了进攻,五团阵地有几处被敌人攻破,处在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五团指战员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刺刀戳弯了就抱着敌军用牙咬。有的指战员拉响了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有的抱着冲上来的敌军滚下了山崖。当晚,火光冲天,枪炮声大作,敌军集中兵力收拢了包围圈,五团准备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去。黑暗中,五团指战员只能借助枪弹的火光才能看清前面的道路。当他们到达敌人的封锁线时,敌人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分成了几个小队向外冲,反复几次,都被敌人猛烈的火力压了回来。坚守东流山的五团指战员终因寡不敌众,除少数同志突围外,大多数壮烈牺牲。
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浴血奋战,大部英勇就义,被誉为“绝命后卫师”。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为掩护新四军军部和兄弟部队突围,浴血奋战,大多数同志壮烈牺牲,称得上新四军的“绝命后卫团”。
图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团长饶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