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策应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7月,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福建北上到闽浙赣皖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展群众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
先遣队仍保持军团体制,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政治委员,曾洪易为随军中央代表,粟裕为参谋长,刘英为政治部主任。全军共6000余人,编为3个师,每师实为1个团。第一师(五十五团)师长兼团长胡天桃,政委李士园;第二师(五十六团)师长兼团长王裔三,政委李世清;第三师(五十七团)师长兼团长王永瑞,政委钱起句。先遣队随带300多担印制的宣传品和标语口号,准备沿途散发,宣传我党抗日主张。1934年7月6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出发,一路经过闽西,进军闽中,攻打福州,驰骋闽东,转战闽浙边,冲破国民党军重重堵截和追击,声威大震。
先遣队进入浦城前夕,闽北红军积极策应。广浦独立营、浦西游击队于9月1日上午到高路(今高源)、流源、登俊、党溪接应,由于先遣队未到,便虚晃一枪,于2日晨回兵袭击仙阳、巽源。接着,除派出一小部分兵力护送战利品回浦西古楼外,大部分人员留在巽源宿营。之后,广浦独立营、浦西游击队复往登俊、党溪接应先遣队。红五十八团则在黄立贵团长的率领下,在建松政地区频繁活动,使国民党浦城县长、区长惶恐不安,纷纷告急。
9月4日晨,先遣队到达浦城东坑桥、灯盏坪一带。由于当地群众对红军不了解,又受到国民党反动宣传的欺骗,群众对红军很害怕,听到红军来就躲到山上去了。为了揭穿国民党的欺骗宣传,让群众了解红军,先遣队路过村庄时,严守军纪,不动群众财物,不进民舍休息。午后红军队伍离开后,一些老百姓回村察看,只见家中门户未动,栏圈禽畜无缺。当天,先遣队先后经塘口、苏州凹、松树坪、东源,到达党溪、登俊宿营。红军离开东坑桥几小时后,一直追击先遣队的国民党四十九师也到达东坑桥。他们骄横暴虐,不仅肆意宰杀百姓的猪、鸡等禽畜,还强行抓人挑担,与红军的爱民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遣队所经之处的群众对红军有了亲身的感受和认识,对红军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后来挺进师领导浦东北人民革命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9月5日,先遣队离开党溪、登俊,向忠信进军。途中,与前来迎接的广浦独立营、浦西游击队会合。当天下午,先遣队在上村与国民党四十九师一部接触,慑于先遣队的声威,四十九师不战而逃。在忠信,先遣队歼灭浦城县自卫中队一个连。之后,又经上同、排栅、下小碧、上小碧、茄萝,在渔梁村边趁着夜色掩护,穿过江(山)浦(城)公路,截击敌运兵汽车一辆,俘敌多人,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20余支,并破坏了一段公路和国民党通讯电线。在渔梁,先遣队没有夜宿,在群众的引路下,经花墙头、麻山、大年坑,到达下洋、上洋。之后,先遣队又经过山际、周公畲、花竹林,于6日到达闽北苏区浦城古楼,分散在沿线六余里路的石村、凹头、村尾等13个村庄驻扎。当时正值青黄不接之时,但农民群众还是主动摘下未成熟的南瓜、玉米给红军作军粮。先遣队在古楼休整期间,广泛开展抗日反蒋宣传。
先遣队原计划利用闽北苏区的有利条件进行休整和总结,并以这里为依托寻找战机,给尾追的国民党第四十九师以有力的打击,摆脱被动地位,尔后再向浙西、皖南发展,以吸引和调动更多的敌人。但是,由于中革军委认为“拟于闽北边区休息,这恰合敌人的企图,因敌人企图阻止你们前进”,指示先遣队“立即开始执行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限于本月10日,绝对不得延迟等待”。在中革军委的一再催促下,先遣队在古楼休整三天后,于9月9日离开古楼。
先遣队离开古楼后,从石村茶梨坑进入广丰界牌、小溪、徐丁头,并在大峰宿营一夜。10日,经大溪滩、七星牌,进入浦城九牧的高山头、尖溪、渭潭,在九牧穿过江浦公路,往官路方向进军。11日清晨,先遣队到达官路,并短暂驻足,在官路、河村、李处、高门四个村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同时打土豪地主,将没收的财物分给群众。当日晚上,先遣队陆续离开官路,由群众带路,往王村方向前进。12日,先遣队经王村出发,前往浙江江山的廿七都。离开浦城前,先遣队派出别动队两个连及一个排,与广浦独立营第三连、浦西游击队会合后,一齐护送百余名伤病员到闽北苏区崇安坑口,并将部分战利品送交闽北红军游击队。
先遣队从9月4日由龙泉进入浦城东坑桥,至12日离开浦城前往江山,在浦城境内九昼七夜,途经浦东北、浦西北、浦北数十个村庄,行程约四百余里,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揭露了蒋介石投降反共的真面目,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对浦城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