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闽北红色故事 || 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的胜利会师
2024-10-2817:20:16来源:

193210月,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在邵武会师,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中央红军一军团在建(宁)黎(川)泰(宁)战役中势如破竹,几日内攻下数城。闽北红军审势而动,积极响应,最后实现会师目标,并共同在邵武城内开展建立政权、发动群众、宣传扩军的活动,是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团结一致、紧密配合,以及红军将士对于作战目标信念坚定的体现。

为了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21014日,朱德、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战略主张,制定《红一方面军建黎泰战役计划》。根据建黎泰战役的具体部署,中央红军一军团第二十二军为右纵队,负责消灭泰宁地区的敌人。该纵队由广昌县巴口桥地区集结出发,经尖峰、客坊、均口、梅口向泰宁前进。1018日中午,红二十二军攻克建宁弋口,驻守的国民党新编第四旅(周志群旅)一营兵逃往将乐。随后红二十二军又进占泰宁梅口,击溃从建宁溃退下来的周志群旅第二团一部。19日拂晓,红军继续追歼,并切断通往将乐的道路,敌人被迫折退邵武。当日中午,红二十二军围攻泰宁县城,周志群仓皇出逃,其主力向邵武方向退却,其一部向将乐方向退却。当日午后,红军进驻泰宁县城,缴获大批辎重,后继续向邵武前进,追歼周志群旅主力。

至此,国民党周志群旅损失达三分之一以上。“盖以邵武为闽北重要门户,关系至为重要”,18日弋口渡河之战后,国民党总部令周志群旅迅速收容整理部队,仍在原地与刘和鼎师固守待援。刘和鼎随即派队策应,李云杰军派两旅向东出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电令各部,于将乐、邵武各置重兵。20日,又电饬其部以主力协同周志群旅固守邵武、将乐一线。与此同时,红五军团接替红二十二军防地。21日,红二十二军驻梅口的第103团协同主力向邵武出击,当晚追至邵武大埠岗。驻守邵武的周志群部闻讯后,胆战心惊,于酉时电示总部:“本部力弱军竭,无力抵御”。国民党总部决定改变原定固守将乐、邵武之线的计划,指出:“如有变更必要,拟至万不得已时,令周旅会合第一六七旅固守两建(建阳、建瓯),第一八六旅固守顺昌洋口,第一六六旅兼顾延(南平)防,相机策应。”

1022日清晨,红二十二军在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的率领下,奔袭140余里追至邵武城下。罗炳辉随即下令攻城,此时周志群部已精疲力竭,弃城逃往顺昌洋口。红军紧追不舍,并令一部截断大道,敌人只得三渡大河,折退建阳。红军一直追击至离邵武城40余里的界首,在追击残敌途中,与相向而来的闽北红军巧遇。

10月中旬时,闽北红军1000余人已在黄立贵的率领下,横穿苏区向邵武、光泽挺进,准备进攻邵武县城。22日,当闽北红军部队进入邵武下沙分站山坳附近时,与追击周志群残部而来的红二十二军不期而遇。双方都未看清来部,分别令各部迅速抢占山头,以占据有利地势,几近发生误会。待弄清楚情况后,两支兄弟部队都喜出望外,于是合军进城,一路欢声笑语,胜似久别亲人。黄立贵率闽北红军进城后,闽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在邵武城内会师。两军指战员互相慰问,有的交换了纪念品,革命情谊深厚,到处都洋溢着团结战斗的热烈氛围。23日,中共邵武特区委和邵光特区苏维埃政府与红二十二军取得联系,会同闽北红军,召开邵光县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重点讨论开展宣传发动,打土豪筹款,建立政权、群众组织及工农武装、游击队等事宜。25日,在邵武宝严寺召开邵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会上推选周保龙、冯友才为邵光县革命委员会正、副主席。

在邵武休整的40多天的时间里,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放手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并在邵武城乡开展打土豪和扩大红军活动。为进一步巩固苏区,红二十二军抽调100多名战士,加上扩红的新战士,组编了邵光独立团,就地坚持武装斗争。12月,红二十二军和闽北红军还合师进攻光泽,一路扫荡各地反动民团,于次年1月解放了光泽县城。125日,在江西贵溪上清宫,红十军也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至此,闽北、赣东北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在邵武的胜利会师,一是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正确性的印证。中央红军和闽北红军在新占领地区发动群众、征集资材、巩固扩大区域,使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力量得到壮大,其效果无不印证了毛泽东“向东发展”战略方针的正确性。二是初步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苏区之间既有军事协助又有物质交流,中央的命令、文件等能及时传达至闽北苏区,不仅加快了闽北苏区的发展,同时也壮大了中央苏区的力量。三是折射出中央红军与闽北红军听党指挥与服从命令的精神。听党指挥与服从命令是红军精神的重要内容,此次中央红军和闽北红军的会师,正是在严格遵照并执行党的方针指示下实现的,而会师的成功也正是红军听党指挥、服从命令精神的体现。

 

1730107250208010.png

图为邵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邵武宝严寺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