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口村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距市区32公里。温林关和寮竹关横贯其间,北出寮竹关与江西上饶交界,西北过温林关与江西铅山毗邻,东接武夷山市吴屯乡,南接洋庄乡廓前村。境内高山重叠,峰峦起伏,气势宏伟。全境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7公里,辖区面积89.6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6万亩,森林覆盖率95%,耕地面积2030亩。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449户1731人。进出此地仅有一条道,故名坑口,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8年,徐福元受中共崇安县委的派遣,来到坑口发动群众。在他的努力下,坑口、长涧源等地相继建立起民众会组织。在发动群众建立民众组织的同时,徐福元还在坑口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对一些敢于斗争、对革命忠诚的农民进行重点培养教育,召集他们开会,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党的队伍扩大了,党的力量增强了。1928年秋,坑口、长涧源等村庄相继建立了党小组。
1928年10月和1929年1月,坑口民众队先后两次参加崇(安)浦(城)农民暴动,暴动烈火燃烧到闽赣边区。
1930年3月,中共坑口区委在坑口村成立。5月1日,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崇安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坑口区苏维埃政府在坑口村成立。10月,国民党反动派在蒋介石的部署下,集结部队对闽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根据形势需要,赣东北特委决定将调往赣东北的闽北红军组建为独立团,返回闽北投入反“围剿”斗争。12月,闽北红军独立团300多人到达坑口与徐福元领导的赤警连会合。1931年1月,赣东北特委派出肖韶、邹琦、李静愚等一行到达坑口,在坑口成立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和分区军事委员会。国民党大举进攻坑口等地,烧毁坑口附近的车盆坑、宿军塘一带的民房。尽管红军英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大片苏区失守。3月,坑口丢失,闽北分区党政机关转移到闽赣边境的大王凹、五府岗一带山上打游击,新收复的苏区也相继被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占领。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围攻,闽北分区委派人向赣东北特委汇报,请求援助以便打开局面,恢复和发展苏区。
1931年4月,红十军在代政委方志敏、军长周建屏的率领下第一次入闽作战,从坑口温林关入闽,将国民党驻长涧源一个连和廓前一个营消灭掉,使坑口周边的地带由红军游击队控制,恢复了坑口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在经坑口寮竹关回师前,红十军将特务营留在坑口,对闽北红军独立团进行整编,委派特务营营长黄立贵任独立团团长,把在闽北缴获的武器弹药全部留给独立团,加强了独立团的战斗力。
1931年7月,为了加强对闽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赣东北特委派黄道从赣东北来到坑口,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7月上旬,黄道在坑口主持召开中共闽北分区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政治任务决议案》成为指导闽北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月,黄道在坑口主持召开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产生21名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委员,主席洪全生。此时,蒋介石又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军事“围剿”。江西汤恩伯部的一个团,从江西铅山县方面向崇安进攻,进攻的重点目标是崇安县城和闽北党政机关所在地坑口,企图逼迫闽北红军独立团进行决战,进而消灭闽北红军主力。7月下旬,敌人进攻坑口,闽北分区委获得情报后,立即将机关迁往坑口洪溪,群众也将家中细软搬运上山。敌人扑了空,主力插入崇安县城及坑口两地不能呼应,致使后方防御空虚,首尾不能相顾,气急败坏的敌人放火烧毁坑口的所有房屋。闽北红军一部和崇安赤警营互相配合,积极向敌后展开运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退驻城关、赤石。9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坑口洪溪迁往大安。
1935年1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正式撤出大安,转入游击战争。当队伍转移至长涧源、坑口一带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变化,加强队伍的领导,闽北分区委在长涧源对队伍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独立师。2月,闽北独立师正式成立,师长黄立贵。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崇安地区红军游击队200多人,以及闽北其他各路红军游击队共600多人,在闽赣省委统一指挥下,从长涧源出发,翻越温林关,开赴江西铅山县石塘镇,与先期到达石塘的资(溪)光(泽)贵(溪)红军游击队会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皖南抗日前线。
1938年1月,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决定撤销中共闽赣省委,成立中共闽浙赣特委,曾镜冰任书记。2月,闽浙赣特委机关从铅山石塘迁往崇安坑口长涧源。6月,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指示,中共闽浙赣特委和闽东特委合组,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又划进闽中党组织),原闽浙赣特委书记曾镜冰任省委书记,省委机关设在崇安坑口村头村。这期间,全省的重要会议均在此召开,省委发给各地的信件从这里发出,福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团也由此地启程去往延安。1939年秋至1940年底,中共福建省委在坑口举办了四期武夷干校。
坑口村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有1000余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地方革命工作,有220人担任营、连、排干部,有19人担任县、团干部,有98人担任区、乡、村干部。英雄的坑口儿女,血战沙场,为国捐躯,被认定为烈士的有95名。新中国成立后,坑口被评定为革命“五老”的有85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坑口村支部、村委会紧抓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多次研究坑口村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宜居宜游,红绿结合”的发展规划。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6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7786元增长到14856元。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坑口村已完成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的车盆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福建省委旧址修缮、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修建、武坑公路改建、红色文化休闲长廊建设。2018年,坑口村被省财政厅列入乡村振兴试点村。
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