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闽北中央红军村 || 邵武市洪墩镇 水口寨村
2024-10-2810:52:21来源:

水口寨村是革命老区村、省级生态村,位于邵武市东南部,与顺昌县交界,是邵武市的东大门。水口寨村距洪墩镇7公里,距邵武市区63公里,316国道、鹰厦铁路、宁光高速公路、富屯溪贯穿全境。全村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水浇地)3127亩,森林1.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292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形成了以水稻、烟叶、大棚蔬菜、芋子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水口寨村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6292496人。

1933年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围攻顺昌、南平时,红军第十八兵站奉命进驻邵武洪墩桥头。东方军既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又是一支宣传鼓动队,到达洪墩后,东方军迅速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红军第十八兵站站长刘贤之和政委陈明亮决定在桥头成立区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以保障运输线和兵站安全。

为确保红军在邵武的作战万无一失,巩固兵站线的安全,红军第十八兵站在水口寨设立运输联络点,在背厝建立联络站,一有紧急情况,联络哨立即将情报送到各个兵站。为及时将战利品运入中央苏区,红军总供给部抽出1个营的兵力,组织300余民兵,日夜不停地把数千支枪支、10余门大炮、20余万斤食盐以及大量煤油、医药品、粮食、弹药经邵武桥头兵站、将乐泽坊兵站转入中央苏区。水口寨运输联络点顺利完成了战利品的运输任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39月初,彭德怀到达水口寨,住在文昌宫,亲临一线了解军情民情,并与驻扎在水口寨的东方军一道召集群众座谈,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在红军的帮助下,水口寨成立了农会、游击队等组织,由邓应顺任农会主席,李依品任农会委员,陈梓祥任游击队队长,余根发、何水泉任游击队副队长,共有队员20余人。开明的联保主任陈华贤,将联保自卫队20余人枪交由游击队调配。游击队成立后,立即协助红军开展工作:一是派担任过联保自卫队副队长的何水泉以联保自卫队的名义到边境各地打探敌情;二是召开土豪、商贩座谈会,筹得大洋四千余元;三是打击顽固不化的土豪,先后在干山、王玢、高坊、谢坊、陈坊、何坊等10余处打土豪,筹得款项千余元;四是组织群众接送顺昌大干兵站转来的战利品及伤员。

1980年,水口寨被民政部确定为革命老区村,当地政府把彭德怀曾居住过的文昌宫列为革命历史遗迹加以保护。由于水口寨村地势低洼,文昌宫曾多次被洪水侵袭,破损严重,在1998年“6·22”特大洪灾中不幸被冲毁,1999年其遗址由邵武市委、市政府立碑确认。

近年来,水口寨村着力推进革命老区村绿色发展。一是依靠科技打造水口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坚持扶强、扶优,建设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的板式家具生产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从事竹木制品加工与零售。与此同时,还在林地使用费征收、奶牛场发包、盘活闲置土地等方面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本村产业流动,并利用工业园平台大力招商引资,解决富余劳动力,活跃村级经济,增加村财收入及村民收入,真正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做到产业兴旺。二是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村落,建成红军东征陈列馆、笼式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绿化亮化工程、文明实践站、音乐文化长廊、儿童娱乐场等惠民活动点,着力丰富群众活动载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三是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引领民淳俗厚的新风尚,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发挥革命老区村红色宣传堡垒作用,充分利用红军东征陈列馆,打造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图片3.png

红军东征陈列馆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