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草堂
晦庵草堂,又名云谷书院,位于建阳崇泰里云谷山(今莒口镇东山村云谷山),是朱熹继寒泉精舍之后建成的第二所书院。 儒学大师朱熹一生以传道授业为己责,先后创建、修建、恢复多所书院。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朱熹登游建阳庐峰,见此处山水清幽,便委托得意门生蔡元定在此建草堂三间,于淳熙二年(1175年)七月建成,取名为“晦庵”。朱熹还将庐峰更名为云谷山,并作《云谷记》《云谷二十四咏》《云谷杂诗十二首》等,对云谷的山、石、溪、涧都有命名。 晦庵草堂所处之地山峰峭耸,流水潺潺,茂林修竹,傍日月而临风雨。山顶北望,可俯见武夷诸峰。朱熹在此构筑晦庵草堂,作为潜心著述的另一处所,继续集注四书。同时,其弟子蔡元定在云谷山对面构筑西山精舍,结庐耕读,师徒相约学有疑难时“揭灯为号”,次日聚首解难释惑。师徒二人隔山望灯磨砺学问,传为一时佳话。 朱熹在《云谷记》赞道:“其旷然者可望,其奥然者可居。”常自念希望能在此“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先王之风”。然而,草堂建成后,由于料理妻子养病、去世诸事,不能久居高山,加之山高路远,风凉湿重,这里始终没有成为讲学、著述的中心。当时从游的弟子有蔡元定、魏掞之、刘爚、刘炳、廖德明、方士繇、刘尧夫、刘子翔、江默、吕祖谦、潘景愈、丘膺、祝穆、祝癸、吴楫等。淳熙六年,朱熹受命赴江西知南康军,此后就很少到云谷山,三间草堂大多托付给瑞泉庵道人看护。 元朝末年,晦庵草堂毁圮。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提刑按察佥事谈俊捐俸,令朱熹九世孙朱格复建。清代又废。 今草堂已荡然无存,建阳区政府在遗址立有“云谷晦庵草堂遗址”石碑。 晦庵草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