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书院文化
志说南平 ||闽北书院:建阳篇(一)
2024-03-2110:13:35来源:

建阳篇(一)

 

建阳别称潭城,位于南平市中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是福建省最早建置的县邑之一,有“图书之府”“南闽阙里”“七贤过化之乡”等美誉,2017年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建阳区书院文化历史悠久,据《建阳书院考》记载,从唐朝末年至清代共创建书院51所。

 

唐末乾符年间(874879年),右散骑常侍、兵部尚书熊秘领兵入闽镇守温陵(今泉州),后卜居建阳义宁(今莒口樟布),建家塾以教子弟,嗣后改为鳌峰书院,为福建最早的书院之一。

 

北宋,尚书都官郎中宋咸乞休故里,为讲道开来之计,创办霄峰精舍。至南宋,随着闽学的创立和建阳刻书业的发展,刘勉之、朱熹、蔡元定、黄榦等一批理学家为宣扬理学,陆续在建阳沿麻阳溪流域两岸创办书院(精舍)著述讲学,建阳书院发展步入繁荣期,与理学实现一体化发展。如:刘勉之创建萧屯草堂,叶味道创建溪山精舍,蔡元定创建西山精舍,朱熹创建寒泉精舍、晦庵草堂(云谷书院)和竹林精舍(沧洲精舍、考亭书院),黄榦创建潭溪精舍和环峰书院,蔡沉创建庐峰精舍,刘爚创建云庄山房等。他们身体力行,授徒讲学,传播理学思想,推动建阳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时,建阳可谓“书院林立,讲帏相望”。特别是朱熹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而来,“抠衣以来,远自川蜀”。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在考亭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又称“考亭学派”,成为继孔子之后对中国哲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人,建阳因之被称为“南闽阙里”。至宋理宗时期,环峰、廌山、考亭、云庄、庐峰等书院获御赐匾额。

 

元代,朝廷鼓励创办书院,书院教育逐渐趋于官学化。如考亭书院多次由官方拨款修缮,并委派朱熹曾孙朱沂出任山长;云庄书院官方出资扩大规模。明代,书院官学化进一步加强,新创建有集贤书院、西铭书院和屏山书院。同时,地方官员对瑞樟、环峰、廌山、横渠、同文、庐峰、溪山、潭溪等书院进行修复或重建,考亭书院规模不断扩大。

 

清代,朝廷继续加强官学,推崇儒教。考亭书院多次修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御赐“大儒世泽”匾额。重新修建了溪山、潭溪、集贤等书院,还新创办有西澜书院、奎五书院、招贤书院、培风书院和石林家塾等。知县关孙谋主持创建景贤书院作为县学的补充。雍正七年(1729),建阳县奉令推广官话,将景贤书院改为正音书院。

 

清末,朝廷下令改书院为学堂。此后,建阳的书院或改为学堂,或因年久失修倾圮,或拆除改作它用。古代书院建筑保存较好的有廌山书院、屏山书院、石林家塾,考亭书院仅存石牌坊。

 

为弘扬朱子理学和书院文化,2015年建阳区启动考亭书院恢复重建项目,2018年建成对外开放,现已成为集文化体验、求学修身、学术交流、游览体验于一体的朱子理学文化旅游目的地。2016年,建阳区莒口镇对樟布村的废弃仓库进行改造,修建鳌峰书院,打造村民和游客休闲旅游参观的场所。2023年,莒口镇又启动寒泉精舍的恢复重建工程,目前已完工对外开放。

 

Quicker_20240409_111626.png

考亭书院


建阳区历代书院一览表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7774761713628577090&skey=@crypt_98b9d039_c491ba4cfc168a9439259fbb94ebd29b&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