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大圣文化
闽北非遗|千年古邑存“大圣” 神勇威武耀东南
2023-09-0710:03:56来源:

齐天大圣信俗

  顺昌齐天大圣信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考证,该习俗至迟于元末明初盛传。顺昌齐天大圣信俗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儒释道文化与民间信仰的兼容并蓄,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顺昌县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实物遗存和多彩的民俗传承,是研究闽越先民图腾崇拜、《西游记》成书及孙悟空形象演变的重要实物佐证和可视性资料。

宝山寺内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墓碑为全国仅见的齐天大圣信仰实物佐证

  近年来,顺昌齐天大圣信俗文化引起学术界专家的重视和共鸣,得到海内外广大信众的认同。2011年,齐天大圣信俗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悠久

  齐天大圣信俗,是形成于福建省顺昌县,以猴神崇拜为核心、融儒释道文化为一体、以祭祀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民间信仰习俗。其可上溯至唐末五代,盛传于元末明初,有千年可考历史,在中华猴信仰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顺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南麓。闽北山多林密,历史上乃猿猱生息之地。先民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崇拜灵猴之俗,又在后世不断吸收各类通俗故事的养分,融合儒、佛信仰,终有今日之齐天大圣信俗。齐天大圣信俗在海内外广泛传播,顺昌也被誉为齐天大圣文化的发源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顺昌发现了三济祖师庙遗址,在宝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庙、南天门、双圣碑等。

重建于1391年的双圣墓,早于《西游记》成书201年

  汉晋以来闽越先民就有祭祀山精木怪之俗。顺昌齐天大圣信俗兴于五代,盛于元明。其主体神突出,“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同现,与元《西游记杂剧》记述一致,比吴承恩《西游记》成书早201年,历史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受猴神崇拜文化的吸引,吴承恩曾于1560年前后到顺昌采风,为他成功塑造美猴王形象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明末郑成功部将阮俊夫人阮郑氏将齐天大圣信俗带到台湾地区的台南万福庵,使这一信俗也在台湾地区发展并传承至今。

元“至正”通天大圣祭坛

  齐天大圣信俗在顺昌广泛流传,目前留存有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祭坛、神位碑刻及庙堂120余处。顺昌有66处地名与《西游记》中的地名相同。

  传承保护

  至今,顺昌多地仍定期举办庙会、祭典及游神等活动,其中郑坊镇峰岭村的齐天大圣诞辰祭典传承最完整丰富。每年农历七月十七,祭仪从凌晨持续到深夜,包括:请圣、祭典、巡安等仪式,通过口插令旗、过火山、打油锅等原生态表演,展示齐天大圣的通天本领,彰显齐天大圣“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催人奋进、劝人向善。

齐天大圣诞辰祭典“过火山”环节

  2021年6月22日,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召开齐天大圣博物馆立项讨论会。会议将“齐天大圣博物馆”项目落地顺昌。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886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086平方米,总投资一个多亿元,博物馆西侧计划设置齐天大圣文化的展示厅,东侧一侧设临时展厅、多媒体展厅等。顺昌的齐天大圣品牌已列入顺昌县委、县政府十四五规划;齐天大圣信俗文化民间活动已经延续千年,活动举办形式越来越丰富,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

  融合发展

张纪中版《西游记》在顺昌取景

  顺昌独特的齐天大圣信俗文化还吸引了张纪中版《西游记》在此取景、拍摄。京剧电影《大闹天宫》是国家级京剧电影工程中的唯一一部武戏,被中宣部列为专项重点项目。2010年以来,福建省京剧院、省电影制片厂领导专家多次到顺昌的宝山、合掌岩等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顺昌齐天大圣文化。京剧猴戏的专家还帮助顺昌编排了齐天大圣舞蹈《大圣神威》和猴拳猴棍等节目。

《大闹天宫》舞台版在顺昌演出

  2018年省京剧院编排的《大闹天宫》舞台版登上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国顺昌)齐天大圣文化交流活动“天下大圣”晚会。在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创作期间,主创团队多次来顺昌走访专家学者、探寻历史遗存,为《大闹天宫》创作获取灵感。

  顺昌齐天大圣信俗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海丝各国的齐天大圣信俗同根同脉,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信众前来交流拜谒,开展信俗祭祀、文化交流等活动。2009年以来,在台湾地区、厦门、顺昌先后举办过10余场海峡两岸齐天大圣文化交流会、论坛、旅游节,吸引10万余人参与,成为与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