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
2021-05-1408:23:13来源:

陈耿(19051933)。

陈耿,原名浩源,号硬石,福建省崇安县程家洲村人,闽北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陈耿少有壮志,豪放不羁,成年后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远走广州,投奔革命,就读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排长。“四一二”政变后,他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毅然回乡从事农民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徐履峻一起在崇安县城发动了数千人的惩办劣绅万钟琪的武装游行大会。

由于他出色的革命行动,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逮捕。在狱中,陈耿英勇不屈,怒斥贪官污吏。出狱后,转入地下发展党的组织,利用夜校宣传发动群众,秘密组织 “民众会”,自制武器,积极准备武装暴动。19284月,陈耿当选为中共崇安县委组织委员, 配合县委书记徐履峻多次召开会议, 策划武装暴动。19289月的上梅暴动失利后,革命处于低潮,陈耿挺身而出,接替了徐履峻的职务,肩负起继续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重担,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武装民众队作为起义的骨干,于19281223日在东乡再次举行武装暴动,铲除恶霸和反动分子,血祭先烈徐履峻。此次暴动声势浩大,范围达崇安大部、浦城西部和建阳北部,纵横数百里,参加人数近万人。起义农民重建了民众局,以陈耿为总指挥,破仓分粮,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动当局对暴动极为震惊,加紧调兵遣将企图扑灭革命火焰。为了避免重蹈第一次起诉失败的覆辙,起义队伍在攻占崇安重镇五夫之后退入山中开展游击战争,不失时机地打到外线去。

1929年春,陈耿亲率一支民众队北出分水关,将革命影响扩大到江西境内,并于同年6月组织了铅山县东坑农民和造纸工人的武装暴动,开辟了铅南游击根据地,使其成为日后与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联系的桥梁。在陈耿的领导下,革命武装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1929年底,闽北第一支正式红军队伍——红五十五团成立, 陈耿为团长。1930年,陈耿乘敌兵力外调之机,红军各部以防御转入进攻,控制了崇安大部、浦城西部、建阳北部和江西的上(饶)铅 (山) 南部的广大地域,并在这些地区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19304月,闽北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陈耿兼任苏维埃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8月,又建立起了红军教导团,陈耿再兼团长。此时闽北苏区拥有正规红军两个团计2400余人,地方武装赤卫队3000余人,少先队 4000余人。

19309月, 陈耿赴上海出席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成立大会。10月初,奉中央命令,闽北苏区与赣东北合并,五十五团和教导团开赴江西编入红十军准备攻打南昌。陈耿被调往赣东北,先后任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参谋长、仲发学校军事部长、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五分校教导员、闽浙赣省军区武装部第一科科长。陈耿对职务的改变毫无怨言,继续为培养红军军事干部和地方部队的建设尽力,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坦荡胸怀。19339月,在赣东北 “肃反” 扩大化中被错杀。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