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闽北党史大事记(1921-1949)
2021-03-2616:22:09来源:摘自《中共闽北党史大事记1921-2000》

 

一九二六年

7月 杨峻德、葛越溪、潘作民等党员受党派遣,先后回到建,正式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建瓯支部。书记葛越溪、宣传委员杨峻德、组织委员潘作民。

一九二七年

5月1日 中共建瓯支部组织工、农、学、妇等群众团体千余人举行庆祝“国际劳动节”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7月下旬 党中央派遣在中央任秘书工作的陈昭礼和徐履峻等人从武汉抵崇安,在大埠头村建立中共崇安特别支部,徐履峻任书记,董涵球任组织委员,安宇任宣传委员。

8月上旬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央领导),书记陈昭礼,组织委员潘作民,宣传委员季永绥。同时成立中共建瓯县委,书记季永绥兼,翁树年、蔡攀一、彭凤人、彭信为委员。不久,鉴于福州党组织被破坏,为领导福州地区的革命斗争,闽北临委驻福州办事处成立,主任葛越溪。

一九二八年

9月29日 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发起农民暴动,捉拿日本买办牛焕书、松木厂经理陈光盛,砸烂松木厂办事处,破仓分粮。10月1日,县委在上梅召开暴动大会,各路民众会代表和三四千名暴动队员参加会议。徐履峻在会上宣传暴动纲领:“工农群众武装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平田废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会后,陈耿、安少亮率北路暴动农民,徐福元、吴永明率西路暴动农民,左诗赞、王德有率浦城西部暴动农民,在纵横百里的地区内,发动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暴动。

12月15日 崇安县委在上梅燕子岩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陈耿、杨峻德分析了暴动失利的教训,决定成立脱产的农民武装“民众队”。会后,杨、陈分赴北乡、东乡筹划暴动。

一九二九年

1月29日 在各地不断举行小规模农民暴动的基础上,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 1000多人参加的暴动大会,处决反动分子,血祭徐履峻,宣布举行崇浦农民第二次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陈耿被选为民众队总指挥。不久,民众队控制了以上梅为中心的近30个村庄。

4月 中共崇安县委将农民起义武装指挥机构“民众局”改为“红军局”,将16支民众队改编为红军。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十五团在崇安成立,团长陈耿,副团长左诗赞、丁细弟,下辖3个营9个连和一个特务连。全团500余人。

6月16日 在上梅农民暴动的影响下,发生了江西省铅山县东坑农民暴动。

6月19日 在伍弟奴领导下,爆发了以松溪县路下桥为中心的建(瓯)松(溪)政(和)农民暴动。暴动队伍控制了松溪、水吉、浦城边界的48个村庄,民众队员发展到千余人,斗争坚持到次年6月。

一九三〇年

3月 中共福建省委通知闽北苏区派代表2人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陈耿、袁赤㬳出席,徐福元接任县委书记。

4月12日 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丁辉如。下辖18个区苏维埃政府、234个乡苏维埃政府。

5月1日 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宣布成立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左丰美为主席。同时成立崇安县军委会,陈耿为军委主席,下辖五十五团和随后成立的红军教导团,计2400余人。并先后成立赤卫队、贫农团、少年先锋队、童子团、反帝大同盟、妇女解放委员会、雇农会、互济会等群众组织。

崇安县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提出“彻底没收地主土地归苏维埃,分配给地少或地弱的农民耕种”;宣布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至此,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形成。闽北根据地包括崇安全境(接近)、浦城西部、建阳北部和江西上饶、铅山的南部,拥有人口20余万。

10月 中共建阳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在澄浒成立,县委书记陈顺昌,县苏主席邱有贵。

一九三一年

1月 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分区革命委员会在崇安坑口成立。肖韶为分区委书记,邹琦为革委会主席,黄富武为团分区委书记。中共上(饶)广(丰)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归闽北分区领导。国民党军一个团攻入坑口,大肆烧杀抢掠,谢篯率独立团与敌军激战,牺牲。

4月27日—5月 方志敏、周建屏率红十军4000余人入闽作战。前后大小11仗,仗仗皆胜,巩固了闽北苏区。并将红十军特务营留在闽北为骨干,整编闽北独立团,黄立贵为团长。

6月 黄道调任闽北分区委书记,薛子正任独立团政委。同时成立闽北军委会,主席邹琦,参谋长李克敌。

7月11日 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会后,闽北苏区按赣东北苏区的土地法开始第二次分配土地。

10月 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大安召开,100多位代表出席,黄道当选分区委书记。

12月11日 闽北分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贯彻赣东北省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提出加强白区工作和发展苏区的各项政策。

12月18日 闽北红军再次占领崇安县城,国民党林秉周旅退守赤石。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失败。随后,闽北分区机关迁入崇安城。闽北苏区得到迅速发展,辖崇安、建阳、浦城、邵武、广丰、铅山、上饶等县,辖区人口达 30余万人。

一九三二年

4月 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崇安长涧源成立,师长黄立贵,政委邹琦。

9月12日 方志敏、周建屏、聂洪钧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攻下浦城县城等地,缴获无线电台二部(一部留闽北),打破敌第四次“围剿”,开辟了大片苏区,为打通闽北与赣东北、中央苏区创造了条件。

10月22日 罗炳辉率红二十二军3000多人解放邵武县城,建立邵武县革命委员会,闽北红军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接着又攻占光泽县城,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打成一片。

11月7日 闽北分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安召开,选举洪全生等30人为执行委员,正式决定成立闽北独立师。同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北分区,薛子正任总指挥,黄道为总政委,肖韶为政治部主任。

一九三三年

3月5日 闽北分区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崇安县城召开。杨良生任分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4月26日 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 次常委会决定,闽北苏区与新开辟的建(宁)黎(川)泰(宁)苏区等合组为闽赣省,首府设黎川。黄道调任省委宣传部长,肖韶任分区委书记。

5月 闽北独立师由黄立贵率领,前往黎川参加红七军团的组建。黄立贵任二十一师师长。闽北分区以崇安、铅山、广丰几个独立团合编成闽北红军独立团。

崇安300余名青少年加入少共国际师,在星村集合后开赴江西黎川,编入红七军团第二十师。

8月5日 少共国际师在江西省宁都县成立,闽北苏区10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组编。

8月下旬 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东方军攻下沙县、顺昌洋口、南平峡阳、王台,围攻邵武、顺昌、南平。

 

一九三四年

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闽北的领导人黄道、祝维垣当选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黄富武当选候补执行委员。

同月 黄立贵、陈一(原红十一军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奉命率五十八团从光泽护送闽赣省委代表团抵崇安,黄道再任闽北分区委书记,曾镜冰为团分区委书记。

一九三五年

1月25日 闽北苏区党政军机关主动撤出大安。在掩护转移,五十五团政委陈一牺牲。2月,机关经桐木关往江西转移的途中,李德胜叛变,引敌军追袭,致使分区党政机关遭致惨重的损失,电台丢失,自此中断了同党中央的联系达3年之久。

2月2日 为统一指挥,闽北红军部分主力集中于崇安长涧源,合编为闽北红军独立师,下辖3个团。师长黄立贵,政委卢文卿,政治部主任曾镜冰。

8月 中共闽北分区委在黄龙岩召开扩大会议,根据黄立贵的建议,决定转变政策策略,以适应游击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军事上改阵地战为游击战;在政治上实行“白皮红心”政策,争取保甲长为我所用;在经济上改打土豪分田地为筹款、减租减息等。之后,独立师分兵三路打出外线,开辟建松政游击区、邵顺建游击区、资光贵游击区,从而减轻对苏区中心地带的压力。

一九三六年

2月 黄立贵率部向闽东挺进,连克敌据点,在政和县洞宫山禾坪村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会师,打通了闽北与闽东的联系。

4月 为了联合闽东游击区共同作战,黄道与闽东负责人叶飞在政和洞宫山会师,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赣省委,黄道任书记。在原闽北辖区成立4个分区委、军分区:一分区(闽北分区),书记汪林兴,军分区司令员熊家财,辖崇安、建阳、广丰、广浦县委和西南战区委员会;二分区(闽中分区),书记黄立贵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辖邵顺建、建泰、邵将泰县委和邵光特区委;三分区(抚东分区),书记吴先喜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副政委刘文学,辖资光贵中心县委;四分区(闽东北分区),书记王助,军分区司令员饶守坤,政治部主任左丰美,辖建松政中心县委、迪口县委。将独立师的4个团改为 4个纵队编制,分随4个军分区活动(闽东方面因故没有实行)。

一九三七年

9月20日 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黄道,副主席曾镜冰、曾昭铭致函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提出“和平谈判、合作抗日”的主张。9月底,双方代表在光泽县大洲村进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

                       一九三八年

1月6日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成立。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饶守坤为团长,曾昭铭为副团长(政委),于2月25日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同时,闽赣省委书记黄道调任中共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闽赣省委改为闽浙赣特委,曾镜冰为书记。下辖建松政、邵武、寿(宁)政(和)庆(元)3个中心县委,崇安、广浦、建阳、光泽、顺阳、上饶、铅山7个县委及浦城特区委。在崇安的长涧源设立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曾镜冰为主任,领导闽北人民进行抗日反顽斗争。

8月 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把原属闽北领导的江西部分划归江西省委,以闽浙赣特委为主和闽东特委、闽中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乡村头村正式成立,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兼参谋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妇女干事徐莲娇。下辖闽北特委、闽东特委、建松政中心县委、莆田中心县委、福清中心县委、泉州中心县委。

一九三九年

7月 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乡村头村举行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陈丕显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局到会指导,曾镜冰、范式人分别作了《一年工作总结和会后任务》《三年游击战争总结报告》。大会讨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选举产生了9名省委委员、1名候补委员和6名出席七大的代表。

9月 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绿春洋山上创办武夷干校,校长曾镜冰,副校长王助。先后办了5期学习班,训练了300多名青年学生和部分工农干部。

一九四二年

6月17日 日寇占领浙赣线,被囚禁于上饶集中营的700余名新四军将士和其他爱国志士在顽军的严密押解下向闽北转移,在崇安赤石过渡时举行暴动。在闽北党组织的接应下,暴动出来的同志除少数留下打游击外,大部重返抗日前线。

12月 省委武夷干校第五期在建阳太阳山开学,主要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党性锻炼的决定,反对投降主义、土匪主义、命令主义和自由主义,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

一九四六年

1月 福州闽轮党支部成立,组织工人为闽北游击队运送枪支、弹药、布匹、电台、药品和护送干部、传递情报,建立起地下航线。

6月 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接见了曾镜冰,肯定福建党组织的工作有“三大创造”:武装退却、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反特务斗争。表扬福建“创造的经验相当成熟,有系统”。鉴于浙江、江西党组织已遭破坏,要求福建要派出干部向浙、赣、皖南发展。

一九四八年

8月 闽浙赣省委发出《关于福建人民斗争政策的指示》,指:必须善于联合与中立一切社会力量,打击敌人;善于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和群众觉悟程度,决定斗争方式;要广泛建立党的组织,并保持各个地区的相互配合;要开展党内学习运动,克服经验主义。

闽北地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实行大刀阔斧大发展的方针,在政治上进一步发动群众斗地主,除恶分粮,扩大政治影响;在军事上积极主动打击敌人。

ー九四九年

5月5日 闽浙赣游击纵队在贵溪县城与人民解放军二野大军会师。5月7日,闽北游击纵队在江西上饶与二野部队会师。之后,配合解放军兵分三路进军闽北:程仁义、吴日富率一个分队带一三二团从上饶铁山出发,经寮竹关向崇安县城进发;游老杨率一个分队带一三一团沿上(饶)崇(安)公路南下,经分水关直插崇安县城;杨金生率一个分队带一三〇团从上饶花厅出发,经绵羊关进入崇安县境,在吴屯乡的大际与国民党的一个警察大队遭遇,歼敌200余人后向县城进发。

5月6日 中共闽浙赣省委崇安城工部占领崇安县城;9日,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在城工部的配合下消灭了崇安城外围的残敌,进驻县城。之后,南下解放大军在闽北各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势如破竹,于11日解放建阳县,13日解放建瓯、浦城、水吉3县,14日解放南平县,15日解放松溪县,19日解放邵武县,23日解放政和县。17日,起义部队“中国人民革命军赣粤闽边区纵队”攻占光泽县城,6月23日解放顺昌县。至此,闽北全境解放。

6月3日 建瓯军管会正式开始办公,旋即宣布成立南平地委、南平专员公署、南平军分区和建阳地委、建阳专员公署、建阳军分区。王文波为南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江作宇为专员,林志群为军分区司令员;陈贵芳为建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张翼为专员。对已解放的12个县进行接管,并分别任命了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张一凡为建瓯县委书记兼县长,周道纯为南平县委书记、李明辉为县长,张翼兼任建阳县委书记和县长,杨金生为崇安县长,章志廉为水吉县委书记兼县长,任国信为邵武县长,池云宝为浦城县委书记、李树荣为县长,叶风顺为松溪县委书记兼县长,陈正初为政和县委书记,王俊德为县长。随后,16日沙县解放,唐仙友为书记、王德标为县长;23日顺昌县解放,暨文海为书记(未到职),陈维新为县长;7月5日尤溪县解放,蒋荣德为县长。在此期间,闽浙赣省委分工也作了相应调整:左丰美为组织部长,王一平为宣传部长,黄扆禹为秘书长。

7月中旬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等率福建省委抵建瓯,曾镜冰等代表闽浙赣省委向福建省委作了情况介绍并办理移交事宜。之后,南下6个地委的班子也陆续抵达建瓯。十兵团3个军集结于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25日,福建省委在建瓯大戏院召开隆重的会师大会,福建省委、十兵团、南下6个地委以及坚持闽北斗争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会议。张鼎丞作报告,提出“吃饱饭,打胜仗,解放全福建”的口号,方毅、刘培善、曾镜冰、陈辛仁先后讲了话。中共福建省委决定:闽浙赣省委和建瓯军管会从8月15日开始移交,各旧建制于8月底前移交清楚,并停止办公。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