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该剧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其中在第19集至21集中,再现了80多年前,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于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先后两次越过闽赣边界进入闽北苏区作战的情景,铸造了方志敏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三个亮点。
解除闽北苏区的危机
1931年春,国民党军队进犯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苏区局势日益吃紧。在这危急时刻,党组织派人到赣东北省委请求援助。赣东北省委决定由方志敏为主帅率红十军入闽。
仲春4月,杜鹃吐艳,垂柳依依。1931年4月27日黎明,方志敏为主帅率领的红十军从江西横峰铺前出发,以一天一夜急行军速度,于4月28日到达崇安境内,与闽北独立团会合,决定先打掉敌重兵把守的据点长涧源,解除对闽北分区委机关的威胁,然后攻打商业重镇赤石。
在方志敏指挥下,红十军于4月30日攻下长涧源,歼敌一个连。接着急行军70里,以两个主力团的优势兵力,于5月3日凌晨围攻赤石镇。激战3个小时,攻进赤石镇,全歼驻赤石的敌人一个团。战斗结束,当地群众敲锣擂鼓,放声欢呼胜利,歌颂方志敏与红十军的重大功绩。
1931年5月5日,红十军撤回坑口休整。5月7日回师赣东北。启程时,留下黄立贵任营长的独立营,使闽北独立团在原来一、四、七3个连的基础上壮大了一倍,并将战斗中缴获的上千支枪(炮)、数万发子弹,全部留在闽北,加强闽北独立团的战斗力。
方志敏为主帅率领红十军第一次入闽作战,包括沿途共打了11次仗,取得了“仗仗皆胜”的辉煌胜利,解除了闽北苏区的军事危机,苏区政权迅速得到恢复,从而稳定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局势,使闽北革命烈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打通了赣东北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
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把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2年,蒋介石纠集几十万军队,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打通赣东北、闽北的联系,以完成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央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的任务,由方志敏为主帅率领红十军,于1932年9月10日,从江西横峰葛源出发,经分水关再度入闽作战。方志敏与黄道在闽北苏区首府大安会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打星村,一路打赤石。
星村、赤石之仗,共歼灭刘和鼎部一个团又一个营,粉碎了敌人的南路“围剿”。接着,红十军派出小分队和游击队往南出击,虚张声势,作出进攻建瓯的态势。敌人信以为真,急忙命令各路人马转向建瓯方向集结。而红十军主力与闽北独立团,由崇安五夫突袭浦城县城。浦城之仗,消灭敌人两个团,生俘400多人。红十军此次入闽作战,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阴谋,为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年冬和1933年初,红22军在闽北红军配合下,连克邵武、光泽两县城,然后回师中央苏区。这时,红十军也在江西上清宫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至此,闽北、赣东北和中央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打通任务遂告完成。
补充了大量物资、兵员
1930年7月,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集团的重要部分,全军6000余人,是赣东北省的一支劲旅。
1931年春,赣东北地区也是战云密布。蒋介石纠集数倍于红十军的兵力扑向赣东北苏区,红十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发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接连取得了攻克玉山县城与贵溪周坊、余江横山战斗的胜利,挫败了敌军的锋芒。但敌军求胜心切,调敌55师、5师四处寻找红十军主力决战。红十军为了牵制敌人、拖疲敌人,避敌主力,并寻找军费和物资补充,拟定进行战略转移。
正当这时,闽北分区委请求赣东北省委派兵入闽作战。赣东北省委果断作出决定,由方志敏为主帅率领红十军进军闽北苏区作战,进行战略转移。红十军此次战略转移,一是让敌军主力扑空,诱敌主力东跟西追,然后在运动中消灭他们;二是从闽北作战中争取补充红十军的军费和军需物资。
红十军二度进入闽北苏区作战,主战场是在崇安的赤石镇和浦城县城。赤石是当年著名的武夷岩茶的主要集散地,也是闽北苏区的商业重镇;浦城是当年闽北苏区的“粮仓”,这两个地方有着丰厚的经济和物资基础。红十军在这两地缴获黄金3000余两,银元10万,筹款50多万元,获得大批苏区紧缺的西药、食盐、布匹等物资,这是红十军成立二年多来,两次出击赣东北,两次挺进闽北,获得军费和军需物资最多的一次。同时,闽北苏区政府动员数百翻身农民踊跃参加红军,为红十军补充了一批兵员,也为红十军稳定地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战斗力。
光荣的红十军虽然已成为历史,但以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的红十军的革命精神,却是永存的。1931年4月方志敏在崇安坑口一座土墙上书写的“中国红军万岁”6个大字,依然熠熠闪光。方志敏和红十军在闽北苏区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是闽北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