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光辉历程
武夷山下红旗展
2021-03-0115:35:13来源:《武夷山》报,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第四版


在纪念毛泽东《如梦令·元旦》的诗作发表90周年,纪念崇安苏区建立90周年,闽北红军教导团成立90周年,闽北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武夷山,走进闽北红色文化的百花园,共同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装暴动和革命武装、革命政权的建立

19277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共产党员徐履峻随同党中央秘书陈昭礼及其爱人潘超人返回福建,重新建立党的组织,继续领导革命斗争。7月底,中共崇安特别支部成立,徐履峻任特支书记,从此,崇安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192712月,中共福建临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提出了领导工农举行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总任务。19281月,中共崇安县委员会成立。4月,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昭礼秘密巡视崇安,要求闽北党加快步伐,组织农民暴动,以配合闽西以及全国的斗争。

19289月,在中共崇安县委的领导下,爆发了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农民暴动。为了加强对暴动的领导,中共崇安县委成立了民众局,由徐履峻任局长,下设组织、宣传、军事、劳工等七个部,行使了工农政权的职能,具备了苏维埃政权的雏形。

19281025日,国民党反动派近千人,从崇安、浦城兵分数路向起义地区大举进攻。1031日,反动军队和民团偷袭民众局机关,徐履峻不幸牺牲,第一次上梅暴动失利。次年1月,县委书记陈耿领导了第二次上梅暴动,建立了以上梅、黄龙岩、吴三地为中心的3块游击根据地。

中共崇安县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将红色武装的领导机关从军政一体化的民众局中分出,成立红军局,将民众队武装改编为红军,并颁布了由杨峻德起草的《红军之意义》和《红军之组织》两个重要文件,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任务和目标等。10月,崇安16支民众队武装陆续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十五团,由县委书记陈耿兼任团长,从而为建立和巩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维埃政权,建立和扩大包括崇安大部、建阳北部、浦城西部和江西上饶、铅山、广丰南部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毛泽东写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17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从古田出发,经龙岩县的上车、梅林进入连城。然后,经永安、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县境,于1月中旬到达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下。24日,率队经宁都的洛口到东韶,同先到数天的朱德所率红四军主力会合。在东韶,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部署问题等。30日,毛泽东将由闽西进入赣南的一路情景吟成《如梦令·元旦》一首: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诗六句33字,内涵十分丰富。其一是生动地记录了红军迂回曲折的的行军路线。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从福建上杭的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以东的宁化、清流、归化等地,越过武夷山去江西。其二是记录了沿途道路的狭窄、险要、阻滞,森林繁茂,荆棘丛生,到处阴暗潮湿,青苔满布,进军十分困难。其三是记录了红军行军的方向和目的。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这首诗作,充分表达了古田会议后红军崭新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毛泽东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闽北红色文化百花园中一支绚丽的花朵。

三、闽北革命根据地及赣东北苏区的合并

19301月,福建土著军阀之间发生刘卢战争。卢兴邦为对付刘和鼎,命令调走驻守在崇安的大部分军队。中共崇安县委抓住这一良机,命令红五十五团,以连为作战单位,乘敌空虚,攻占村镇,全面出击。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红军就占领崇安县的大部分乡村,还打到了外线,进入了建阳县北部、浦城县西部、江西铅山、上饶等地,控制了崇安与邻县、邻省交界的大片乡镇,建立了以崇安为中心包括邻县、邻省部分区域在内的革命根据地。3月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指出:闽北、崇安斗争日益发展,为要使斗争更加群众化,必须加强发展当地群众工作,召集乡村或工厂作坊职业的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权,以为指导斗争的机关。为了加强闽北(崇安)的工作,省委派秘书长杨峻德到崇安。在杨峻德的指导下,中共崇安县委部署了全县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3月间,首先自下而上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至4月上旬,上梅、下梅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辖38个乡苏维埃政府。412日,崇安县革命委员会在上梅区下屯村成立。5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到会代表500余人。大会选举产生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27人,左美华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银美等7人当选为副主席。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下设人民、土地、军事、裁判、经济、财政、文化等7个委员会和1个秘书处。8月,在福建崇安大部、建阳北部、浦城西部,江西上饶、铅山、广丰南部的约20多万人口的红色区域,建立了18个区苏维埃政府,234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307月,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苏区。红五十五团和闽北红军教导团,于10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19311月,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邹琦,机关驻福建省崇安县坑口村,下辖崇安、建阳、铜山、广丰、上饶5个县苏维埃政府。711日,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崇安坑口召开,选举产生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机关后迁崇安县大安街。下辖崇安、建阳、铅山、上()广()、邵()()、邵武、广丰、崇()()、浦城、建()()、光泽10个县苏维埃政府和浦城县革命委员会。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发展到人口五六十万,纵横300余里的广大区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1931年和1932,方志敏率红十军先后两次入闽作战,坑口的土墙上方志敏手书的中国红军万岁的手迹至今仍在。

四、坚持革命阵地,迎接革命胜利

19351月,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出苏区首府大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6月,中共闽赣省委在崇安岚谷建立,一直坚持活动到19381月撤销。成功完成了保持革命阵地、保持革命武装、保持革命组织的光荣任务。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崇安红军游击队于19382月在江西铅山石塘镇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开赴华中抗日战场。1938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村头村成立,曾镜冰为省委书记,崇安又成为全省抗日反顽的政治、军事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党组织和游击队在闽赣边的广大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4959日,在闽北游击队和中共崇安县城工部的大力配合下,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十四师胜利解放了崇安县。崇安成为福建省第一个被解放的县份。

五、闽北老区红旗不倒和对革命的贡献

19289月的上梅暴动到19495月崇安解放,在艰苦卓绝历时22年的革命历程中,崇安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崇安苏区全盛时期全县有人口14.4万多,至解放前夕仅剩6.9万人,其中被杀害的3.5万,饿死3.3万,被抓壮丁4279人,背井离乡者4184人。全县被毁灭的村庄549个,民房84372间,11820户成为绝户。全县因战争荒废耕地17.7万亩,茶山3.4万亩。崇安党组织领导广大革命根据地军民发扬上梅暴动精神,与敌人进行了长期、持久、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为崇安赢得了红旗不倒的盛誉。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