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光辉历程
闽北苏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2020-11-0311:40:18来源:

闽北是“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闽北即诞生了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建瓯支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根据地,建立有完整的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正规的工农红军,先后隶属于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红色区域从闽北扩大到江西的铅山、上饶、广丰,浙江西南部以及闽东北地区,纵300余里,人口达五六十万,在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全市10个县(市、区)均属于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党中央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指出,“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他还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重温一下闽北苏区革命史,回顾那段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一、 闽北革命斗争的重要事件

闽北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是福建省最早建党、最早举起武装斗争旗帜和建立红色政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最早解放的地区。大革命时期,闽北党组织成立。土地革命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形成,建有完整的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正规的工农红军,先后隶属于方志敏、邵式平等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创建的中央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中共福建省委长期坚持战斗在闽北。解放战争时期,闽北是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解放福建的前进基地。这里着重选取闽北苏区革命史上十大重要事件来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1. 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

1926年7月,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在建瓯城关大甲巷7号吉阳货栈成立,书记葛越溪,组织委员潘作民,宣传委员杨峻德。建瓯支部隶属中共福州地委。它的成立,拉开了闽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从此,闽北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共产党的领导,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什么建瓯会成为闽北首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呢?一是因为建瓯革命基础较好。建瓯是“八闽首邑”,是福建最早设置的府,福建最早建立的5个县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灵人杰,人才荟萃。民国时期,中等教育方面,建瓯有省立五中,会聚了各县青年才俊。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时,建瓯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就开展得轰轰烈烈。杨峻德那时在省立五中读书,曾是建瓯学联的主席,有组织开展学生运动的经验。二是因为地利人和。建瓯支部的三位创始人都是建瓯人,葛越溪、杨峻德是吉阳人,潘作民是徐墩人。建瓯的情况他们熟悉,认识的亲友、同学多,便于工作开展。

2. 闽北第一次党领导的武装暴动——上梅暴动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崇安县委在1928年9月28日、1929年1月29日先后组织发动了两次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农民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暴动总指挥徐履峻是上梅人,在第一次上梅暴动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3. 闽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55团

1929年10月,在省委特派员杨峻德指导下,上梅暴动中产生的16支民众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5团。全团下辖3个营、9个连和1个特务连,共500余人,团长陈耿。红55团的成立,为开辟武装割据局面,建立闽北革命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它也是后来闽北独立团、闽北独立师、红七军团五十八团等革命武装的基础和重要来源。

4. 闽北苏区的建立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到同年10月,红色政权发展到崇安大部、浦城西部、建阳北部及上饶、铅山南部区域,下辖18个区苏、234个乡(村)苏、20多万人口。1931年1月,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和闽北分区军事委员会在崇安坑口成立,闽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同年底,闽北苏区党政军机关由坑口迁至大安,大安成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5.方志敏与红十军两次入闽

1931年4月、1932年9月,方志敏、周建屏率红十军两次入闽,在闽北独立团配合下,先后进行了长涧源之战、赤石之战和浦城战斗等,在解决部队给养的同时(筹集了大量款项,盐、药品和军衣等物资),巩固和拓展了闽北苏区。此后到1933年并入中央苏区,闽北苏区进入稳定发展的鼎盛时期。

6. 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

1932年10月,由军长罗炳辉率领的红二十二军3000多人进攻邵武守敌周志群旅,与闽北独立团在邵武城外会师。1933年1月,双方合师解放光泽,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连成一片。4月,中央决定成立闽赣省,闽北苏区划归闽赣省管辖。5月闽赣省在江西黎川正式成立,首任省委书记顾作霖,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邵式平。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调任闽赣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央苏区前后设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闽北苏区属于其中的闽赣省。 

7. 彭德怀率东方军挺进闽北

1933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向闽北挺进,解放了沙县的夏茂、高桥,南平的王台等乡镇,并先后攻占了闽江边上的两个商业重镇——南平的峡阳和建瓯的洋口(现属顺昌),并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佯攻延平、顺昌两城,迫使敌守军不断向十九路军紧急求援,东方军则乘机截击援敌,先后进行了夏道战斗、水口之战、木芹山战斗等,歼敌十九路军大量有生力量。木芹山之战,红军一举击败号称“从未打过败战”的十九路军366团“铁军团”,“创造了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团的新记录”载入解放军军史教材经典战例。

遭到东方军的沉重打击后,十九路军领导人蔡铤锴、蒋光鼐觉悟到“反共反蒋抗日”是没有出路的,于是决定实行“联共反蒋抗日”的新方针。他们派陈公培为代表来到南平王台东方军司令部驻地,要求和谈。受到彭德怀、袁国平的接见,双方经过洽谈,达成了临时停战协定,这就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王台谈判”。它促成了福建事变的发生,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实践。

8.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建松政苏区的开辟

1934年7—9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南平、浦城、崇安、政和等地,打击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北上抗日先遣队最终宣告悲壮失败,第一、第二阶段最高军事指挥寻淮洲、方志敏先后牺牲了,仅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率领的不到1000人的队伍成功突围,后来组建为红军挺进师在浙南、闽浙边境打游击,开辟根据地,多次在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等闽赣、闽浙边境出入作战。闽北成为“战神”粟裕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去世后,夫人楚青及家属遵其生前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武夷山市列宁公园内,长眠在他战斗过的这片红土地上。

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北,牵制了大量敌人,闽北红军利用这一有利机会,在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领下,乘机向建松政地区发展,开辟了建松政新苏区,在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建立了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成为闽北苏区最后成立、陷落的苏区县。

9. 闽北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1月25日,闽北苏区党政军机关及红军撤出大安,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这是闽北革命根据地自创建以来最艰难的岁月。据开国将军饶守坤回忆,1935年他带领1300多人的红军队伍开辟建松政游击区,到1937年初下山参加新四军整编,两年半的时间,部队原有老战士仅剩不到200多人。

闽北两位杰出的红军领导人黄立贵于1937年7月在邵武战斗牺牲、吴先喜于1937年2月在光泽战斗牺牲,闽北独立团、红五十八团政委陈一于1935年1月在大安保卫战中牺牲,牺牲时黄立贵32岁、吴先喜28岁、陈一25岁。

与此同时,艰苦的战争环境也能磨炼人、锻造人。饶守坤、刘文学、陈仁洪等开国将军都是在闽北三年游击战争中得到历练,展露出了军事才华,为他们日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10. 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抗日

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在江西铅山石塘镇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1940年在安徽无为牺牲),政治处主任刘文学。下辖3个营和1个机炮连,全团1500余人(到达皖南1200余人)。五团抵达徽州(今黄山市)岩寺新四军军部时,接受了军部领导的检阅,叶挺军长盛赞:“五团基本都是闽赣边过来的老红军战士,是很强的骨干力量”。皖南事变中,五团保持和发扬了闽北红军骁勇善战、不屈不挠的光荣传统,血战东流山,为保卫新四军军部,保卫皖南,大多数捐躯报国。

二、闽北革命斗争的主要特点

1. 时间长。闽北是福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福建最早的一批党组织均成立于1926年,除建瓯支部外,还有同年稍早成立的中共福州地委、厦门特支和莆田特支。在长达23年(全国28年)的革命历程中,闽北大地上革命火种从未熄灭,党的组织从未间断,革命武装一直存在,红色政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此有“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的美誉。

2. 范围广。闽北革命斗争的地域,除了目前南平所辖10个县(市、区)外,还包括福建三明的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宁德市的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江西上饶市的广丰区、上饶县、铅山县,鹰潭市的贵溪县,抚州市的黎川、金溪、资溪县;浙江丽水的龙泉、庆元,衢州的江山等,共8个地市、近30个县(市、区)的范围,是以闽北为中心,地跨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带的大片区域。

3. 规格高。一是领导闽北革命斗争的党组织级别高。在闽北成立并长期战斗在闽北,领导闽北革命斗争的党组织有直属中共中央的闽北临委,以及在武夷山岚谷成立的闽赣省委、在武夷山洋庄乡坑口村成立的福建省委、在南古瓯地区成立的闽浙赣区党委(省委)3个正式的省级党组织。二是闽北苏区地位高。闽北苏区是以赣南、闽西为核心的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经验多。土地革命时期,闽北根据地建立了完整的党、政、军、群团组织,在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大安,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闽北军分区及所属工作部门,共青团、工会、妇女会、反帝大同盟,贫农团、赤卫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党校、军校、妇女干部学校、列宁小学等学校,兵工厂、红军医院、苏维埃银行等,一应俱全,还创办了《红旗》《党的建设》《工农报》《列宁青年报》《红色闽北》等十余种党报党刊。从1930年5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到1935年1月闽北苏区转入游击战争,短短5年时间,召开了4次全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激烈的战斗间隙,还在崇安县城举办了一次热热闹闹的全区体育运动会。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文化建设、军事建设,开展了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进行了局部执政的宝贵尝试,为建国以后党全面执政积累了经验。当然,也有肃反扩大化、城工部事件等沉重的教训。

5. 贡献大。闽北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参加党领导的正规工农武装为例:1930年10月,闽北红军游击队1500人被调往赣东北,编入红十军(1933年1月,红十军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成为中央红军)。1932年红22军解放邵武,有300多名邵武青年参加红军,其中就有原北海舰队政委、开国少将杜西书,原南京海军学院政委、少将巫复生。1933年7月,闽北红军独立团等地方武装主力整编为红七军团;9月东方军攻克洋口,仅洋口一地就有500多人参加东方军。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1500余人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再以支援十兵团解放福建为例,虽然刚刚解放,还是一片废墟,闽北人民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大米710万斤,柴草马料1000多万斤,食用油10万斤,盐15万斤,并组织支前民工1000多人,为解放福州解放全省作出了巨大贡献。

贡献大,牺牲也大。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在皖南事变中大部分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被国民党反动派毁灭的村庄达1122个,被杀害的革命者和群众达3.79万人(其中党和苏维埃政府干部、红军战士等4000多人,像前面提到的杨峻德、徐履峻等),被灭绝1.72万户,被烧毁房屋6.39万间。崇安县1925年全县总人口14万,到解放时仅剩6万人。中共福建省委诞生地的洋庄乡坑口村,全村被烧7次,66个自然村被烧毁57个,全村974户被杀害绝户664户,全村原有人口3989人到解放时仅剩下700多人。建阳县书坊乡太阳山,1941年至1942年为中共福建省委驻地,仅1943年4月至6月的短短3个月中,全乡34个村庄、70个笋厂被敌人夷为平地,5000余亩山林被烧毁,驻书坊南门丁厝的顺昌县委及贵溪、饶坝、东游3个区的区、乡干部惨遭敌人杀害。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