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广泛开展抗日反顽斗争(一)
2020-06-2411:03:34来源:中央苏区闽北历史纪念馆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寇氛日炽,狼烟弥漫,山河破碎,国运日危。1937年7月8日和15日,中共中央分别发出通电、宣言,号召开展全面、全民族的抗战,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闽北党组织为争取和推动国民党抗战,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黄道致信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再次提出合作抗日的主张,主动派代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和驻军联系,经过曲折斗争,国民党闽赣当局和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进行谈判,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在石塘誓师北上,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第一节  国共合作  北上抗日

  1937年9月,闽赣省委收到闽东特委书记叶飞指派联络员送达南方局转发的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得知东南局书记项英到达南昌,正在同国民党方面谈判。以闽北为中心的各个党组织,随即采取措施,迎接历史的新转折。中共闽赣省委派黄知真同国民党江西当局代表在光泽大洲谈判,接着派曾昭铭到南昌找到项英、陈毅,恢复了同党中央中断3年的联系。10月,闽北分区委和崇安县委及其武装部队由汪林兴、王荣森率领,中共闽赣省委及其武装部队由黄道、曾昭铭、曾镜冰等率领,先后集结到达坑口,分别驻在长涧源和距离长涧源1华里的村头,待命改编,转上了抗日的轨道。


  【大洲谈判】

  1937年9月底至10月初,中共闽赣省委派黄知真、邱子明为代表,在光泽县大洲村与国民党江西第七保安副司令周中诚及光泽县县长高楚衡举行合作抗日的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大洲谈判后,在崇安县大安村、建瓯县豪村、邵武县李家墩、资溪县城举行了崇安、建松政、邵光建、资光贵等地区,闽北分区委派出人员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在闽北初步形成。


  【以打促谈】

  国民党福建当局不信守协议,在崇安、邵武、建阳一带继续实行封锁、进攻政策,闽北红军在饶守坤、王助、左丰美等率领下进行自卫还击,连续拔除邵武县二都桥、建阳县响古村、杜潭村3个顽军据点,三战三捷,迫使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取消封锁,接受协议。


  【石塘整编】

  1937年11月,闽北红军游击队700多名健儿集结江西铅山县石塘镇,参加整训。1938年1月初,闽赣省委接到中共东南分局的指示,将在石塘镇集训的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三支队下辖五团和六团,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兼政委曾昭铭。接到东南局指示的当天,部队集中在石塘镇大操场开会,饶守刊宣布了改编消息。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由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集中在此整训后共有1500多名抗日战士。1938年2月25日,五团誓师北上抗日,告别闽北父老乡亲,在饶守坤、曾昭铭率领下,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红杨树首战告捷】

  红杨树是紧贴青弋江,离湾沚镇仅20余里水路的村子。村边有码头、渡口,水陆交通都很方便,贸易往来发达,驻芜湖、湾沚的日军把这里作为他们南进的一个重要目标。国民党军与日伪军在这里打过多次拉锯战。1938年6月,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奉命前往红杨村,接替友军防务,从日军手里夺回被国民党军丢掉的红杨树到马家园一线的阵地,阻击驻芜湖、湾沚的日军沿青弋江来犯。

  三支队五团是支善于打山地游击战的红军部队,现在要同装备远远强于自己的日军第一次在水网稻田地区打面对面的阵地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利的因素。为此,在战斗之前,团长孙仲德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发扬军事民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部队决定改造地形条件,在圩堤即将拐弯的地方挖开一道200米宽的豁口,形成一块人字口开阔地,把敌人堵在圩埂的直线上。当日军刚冲到新四军的阵地前就被新四军挖断的圩堤挡住了,日军完全暴露在新四军的火力之下,新四军在拐弯处的圩堤上横向排开,打击敌人。日军迫击炮、掷弹筒发挥不了作用,面对着这样的防守,日军毫无办法,他们拖着上百具尸体,狼狈地撤退了。

  新四军三支队首战红杨树,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军铁蹄下的皖南人民,开始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


  【繁昌保卫战】

  繁昌是皖南的门户,位于长江突出部,多山地,少平原,便于我军钳制和打击敌人,是当时新四军军部及其后方基地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军如从芜湖出发威胁第三战区部总部所在地屯溪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繁昌首当其冲。因而敌我双方都很重视这个战略要地。同时。繁昌为我皖南前线,对破坏和威胁敌人的长江交通运输,策应青阳、铜陵、宣城等地友军作战,保卫皖南,意义重大。我军为保卫繁昌,新四军军部决定以谭震林志指挥的三支队投入战斗,坚决打击敌人,粉碎敌人的阴谋"扫荡"计划。

  1939年11月7日繁昌保卫战正式打响,至22日战斗结束,历时半月之久,前后进行了五次战役,新四军采取运动防御、伏击、夜袭等多种战法,仅有四个营投入战斗,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消灭敌人数以千计,连续取得战斗胜利,。胜利地保卫了繁昌,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繁昌保卫战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鼓舞了军民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繁昌保卫战是一场军事和政治双赢的战斗。在这次著名的五次繁昌保卫战中,五团名扬全军,威慑敌胆。由于战斗的时间长,影响最大,成为新四军皖南抗战史的光辉篇章。被人们称之为“血战繁昌”。当时的日本派遣军总司令不得不哀鸣:“国民军乃是手下败将,惟共产党乃是皇军之大敌,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技术支持:东南网